我是1968年12月去山西农村插队的,那时的口号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文革”结束后,按照相关规定,下乡就成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20世纪60年代中国很穷,学生下乡的行李非常简单,除了必备的衣物,我箱子里带得最多的是书籍。那是我的一份“财产”,是高中以来从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一本一本买来收藏的。因为装了书,我的箱子很沉,到县里接知青的农民在搬运时不解地议论:“装了甚了,这么个沉。”可不,里面有历史书,有文学名著,更多的是那时我收集到的东西方比较权威的哲学著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按照我对自己的设想,我想进最好的大学,并且全部志愿都填“哲学系”,我那时的志向是当哲学家。
那些年农村正在开展“农业学大寨”,除了种地,农闲也歇不下来,要兴修水利,积肥,要修大寨田。劳动强度很大,营养却谈不上。但我每天收工回来,还是抓紧时间尽可能地读书做笔记,对农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作为知识青年,我至今还小有得意的是,我们为村里建了第一个养猪场,开了第一个豆腐房,我还带领几个同学利用回京探亲的机会到北京协和医院学了针灸,为老乡看病,很得老乡的信任。为了准确掌握穴位,治疗聋哑病人,我还让一起学习的同伴在我的后脑扎“哑门穴”亲身体验,那属于禁区,扎不好有生命危险。为做糖化饲料,我当时一个人住在山脚的土窑洞里,窑洞没门只挂一个棉门帘。山上常有野狼出没,那时年轻,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至于我们开猪场、豆腐房,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也增加了队里的收入,使老乡对我们刮目相看,觉得“还是大城市里来的知识青年有本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