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火炮、西学与使团——明末清初中国与欧洲的交流 3.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后,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在明末清初长期主持西洋历局和钦天监工作,参与了历法改革、火炮制造、中俄谈判、地图测绘等活动,开启了中国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同时,传教士们也十分注意把中国儒家经典介绍给欧洲,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场中西文化大交流中,传教士介绍的欧洲地理学知识,虽然没有像火炮那样直接影响着明清之际的军事、政治形势,也没有像《泰西水法》那样改善着中国的农业水利技术,但它冲击着中国士大夫们对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对传统的华夷观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中国士大夫们一直把华夏文明视为天地之间最高的文明样式。“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华夏即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从汉代张骞通西域,一直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的一千三百多年间,中国人的世界地理认识进展非常缓慢,使“四海之内”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不断地强化为一种“虚幻环境”,这在中国历代刻印的“华夷图”、“广舆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这些地图上,中国的区域位于地图的中心,区域很大,周边的国家位置模糊,汪洋大海被人为缩小。

利玛窦在绘制《山海舆地图》时,其依据的蓝本是欧洲人绘的《万国舆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心理,将福岛零度经纬线移到图幅中央,同时将中国移到图中部,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分列在地图两旁。广东肇庆府知府王泮将此图刊印后,并不公开出售,只是赠送给士大夫。章潢在万历十三年(1585年)编纂的《图书编》,卷二十九收有舆地山海全图和南北两半球图,应该是根据利玛窦图编制的。万历三十年(1602年),李之藻重刻《山海舆地图》时,利玛窦根据原图和其他资料进行了考订,改正了旧图的错误,增加了各地风俗土产,内容更加充实,并将其改名为《坤舆万国全图》。全图高七尺,宽三尺,分为六幅,成屏风状。次年,利玛窦再次译制新图,图名为《两仪玄览图》,与前一图内容基本相同,图幅略有增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