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一章 颍州·扬州·定州 三 广陵生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将近半个世纪以前,欧阳文忠是从知扬州移守颍州的,所以他作颍州西湖诗说:“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苏轼则是先知颍州,后移扬州,序次虽有不同,而两地皆为欧阳旧治则一。

欧阳修在扬州筑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高踞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几乎隐约可见。环堂左右,老木参天,堂后有竹千余竿,粗大如椽,绿荫匝地,不复见有日色。这年初夏,苏轼身体仍然不太好,谢毛正仲惠茶诗题说:“到官病倦,未尝会客。”诗言:“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则他不但容易倦怠,而且食欲不振。加以扬州的公使库钱与颍州一样少,扬州是东南一大都会,八路舟车,无不由此,使客杂沓,招待、馈赠、迎送的费用都很大,每年只有五千贯钱,实在不够用,很伤脑筋。

苏轼在扬州,也着意整顿寺院,将持戒不律的几个讲僧赶出庙去。石塔寺的戒长老为之不安,一日派遣侍者前来投牒,请求“解宅”,苏轼问来人:“长老将欲何往?”对曰:“欲归西湖旧庐。”苏轼命他先回去,另候指挥。

略作准备,亲自带了僚佐同往石塔寺。至则先命击鼓,大众聚观。苏轼看看人已到得差不多了,便从袖中摸出一纸预先拟好的疏文,叫晁补之高声朗诵。这篇疏文,虽然有点近乎游戏之作,但却是上乘的禅喜文字。苏轼的意思很明白,劣僧要逐,高僧要留:

大士未曾说法,谁作金毛之声?众生各自开堂,何关石塔之事?去无作相,住亦随缘。长老戒公,开不二门,施无尽藏,念西湖之久别,本是偶然,为东坡而少留,无不可者。一时作礼,重听白槌。渡口船回,依旧云山之色;秋来雨过,一新钟鼓之音。谨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