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民国二十九年深秋,小腾格里沙漠中仍然有片片的浓绿,沙蒿、骆驼蒿……各种各样的蒿子,有的直挺挺的,在绿色的叶片中挺着一串串的子实;有的匍匐在地,勾扯在一起,像是在给沙漠铺上一张密织的大网。而沙梁坡上的桦树、杏树的叶子却已经泛出浅黄或暗红的颜色。红柳、灰柳在沙坑中一片一片的,偶尔会钻出一只狐狸或一条狼,鬼鬼祟祟地朝四周瞅上几眼,又快速地钻到别的沙坑或别的柳条丛中去了。在沙丘的阴坡上,有的是一坡又一坡的白杆柳,大山雀们落在白杆柳的细枝上叽喳叽喳地叫着,吓掉了柳条上的细叶子。野猪妈妈带着她的子女们,哼哼叽叽地唱着歌,在一遍又一遍地扫荡着沙丘和沙坑里的杏核和各种草木的种子。不知哪一位惊动了野鸡或沙鸡或鹌鹑,随着“扑楞”“扑楞”的声音,如同射出的箭似的从柳条墩或草丛中飞了出去。
远处,传来了一阵“咣啷咣啷”的驼铃声,很快在沙丘上出现了一队骆驼,总共七峰。有一位骆驼把式模样的人牵着骆驼缰绳走在最前面,后面还有两个小伙计打扮的年轻人骑在骆驼背上。驼铃有节奏地响着,骑在骆驼上的人也一前一后有节奏地晃动着身子。
书中暗表,来者不是别人,那位拉骆驼的正是八路军热北抗日支队侦察连长杨成龙,骑在骆驼背上的正是侦察连中武艺最高强的两位战士。他们三人伪装成去坝后盐泡子贩盐的商人,在骆驼背上驮着用驼毛线织的口袋。这在当时是常有的事儿,漠南和漠北的人都要食用一种产自内蒙古盐池的大青盐。但贩盐的方式有所不同,漠南人喜欢牵着骆驼去驮盐,在每匹骆驼的驼峰两边架上裼子,裼子一边驮一袋盐。而漠北的人常常是牵着勒勒车,就是那种一头牛拉一辆的木头轮子车,六、七辆连在一起,最后一辆的车尾也挂着个大铃铛,走起来也是“丁当丁当”地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