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趁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后方空虚之际起兵反隋。他在战场上连连得胜,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万之众,但却在短短的两个月后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这戏剧性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杨玄感为什么从一呼百应走向了一败涂地?
杨玄感采取的是下策。他说:“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上策也。”
杨玄感为何认为李密所出的下策是上策?
首先,百官的家口都在东都洛阳,一旦拿下洛阳,把这些人当作人质,就可以动摇隋炀帝的军心。
其次,如果我们连近在咫尺的洛阳都拿不下来,那还有什么威风可言,谁还跟我们再去打别处呢?
战略方向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具体战术问题了。杨玄感把手下士兵分成两路,直奔洛阳城而去。
第一路由他的弟弟杨积善率领,一共三千人,从偃师沿洛水向西推进。
第二路由他的另一个弟弟杨玄挺率领,一千多人,由白司马坂越过北邙山,向南推进。
此外,他还亲自率领三千兵马,作为杨玄挺的后援,跟着杨玄挺走。
大战在即,杨玄感这几路大军实力如何?一句话,样样不行。
首先,兵源不行,不是船夫,就是老百姓,都是临时抓来的,没有受过任何军事训练。
其次,装备也不行,按照史书的记载,他的这些士兵“皆执单刀柳楯,无弓矢甲胄”。每个人就是一把大刀,一个柳条编的盾牌,弓箭、铠甲统统没有,也就是说,既没有顶用的进攻用具,也没有顶用的防守用具。
就这么一支军队,能打赢吗?那就看跟谁打了。
他们的对手是谁呢?隋炀帝出征之前,派自己的孙子,也就是死去的元德太子的儿子越王杨侗驻守东都,但是,杨侗这时候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所以,真正主持工作的是民部尚书、东都留守樊子盖。此人在隋朝一直以清廉著称,曾经当过武威太守,治军也颇为严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