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的金桃》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教授薛爱华(1913~1991)撰写的一部史学名著。薛爱华出生于美国的西雅图,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和语言学家。薛爱华早年就读于洛杉矶加州大学,攻读人类学,并在伯克利完成大学学业。后来他在伯克利获得了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薛爱华精通了汉语和日语,并完全掌握了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古英语、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和中世纪拉丁语,他还懂得古埃及文、哥普特文、阿拉伯文、越南文以及其他一些东南亚的语文。薛爱华一生从事汉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唐代的社会、文化史,尤其偏重于对唐朝外来文化的研究,在中外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薛爱华的汉学受教于卜弼德(Peter A.Boodberg),并在卜弼德的影响下,将汉学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事业。在吸收西方著名的汉学大师优点的同时,薛爱华在长期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他在治学上兼有伯希和(P.Pelliot)、马伯乐(H.Maspero)、劳费尔(B.Laufer)等汉学家的特长,伯希和深入发掘、研究和利用汉文文献的特点,马伯乐所具有的透彻、明晰地理解汉文文献的特点,劳费尔对于物质世界渊博的科学知识等,都在薛爱华的身上有突出的体现。薛爱华一生主要从事唐代的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由于具备了渊博的语言学知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深厚的文献学功底,再加上他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丰厚修养,他在治学上得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通过对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内容的探讨,来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及其文化状况。薛爱华一生著述甚丰,除了在本书参考书目中具列的十五种之外,主要还有《南唐史》(京都,1954)、《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67)、《珠崖:早期的海南岛》(同上,1970)和《曹唐的道教诗》(同上,1985)等。《朱雀》和《撒马尔罕的金桃》被视为他研究唐朝外来文化的双璧,而《撒马尔罕的金桃》尤其是世所公认的薛爱华的代表作。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