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 工业用矿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你的宝石,药物和金黄的鲸蜡,

你的盐,硫黄和水银,

你的浓重的油,生命的树,殷红的血,

你的白铁矿石,氧化锌和泻盐,

…………

和其他许许多多奇异古怪的配料,

能使人一举成名?

——琼森《炼金术士》,第二幕

在中世纪时的印度,大量贸易商品名称的前缀都是“cīnī”或“cīna”。这种前缀名称标志着这些商品来自中国,同时也表示这些商品的质量优秀,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从中国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传来的商品都具有上乘的质量;唐代求法高僧玄奘观察到的情况就正是这样。在印度,桃被称为“至那你”(cīnanī)——“唐言‘汉持来’”;梨称“至那罗阇弗阇罗”(cīna rājaputra)——“唐言‘汉王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实际上这些词句并不是特指真正的中国产品,而是指在中国贸易中占有某种重要地位的商品,这与唐朝人说的“波斯”货物往往是出产于马来亚或印度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名义上的中国货物中,“至那粉”(cīna pishṭa)是指铅朱或铅丹;“至那铅”(cīna vaṅga)是指铅。在唐代时,中国人已经开发出了铅矿,而且掌握了制作铅丹的秘密(他们将铅丹看作是一种朱砂,而这种朱砂可以神秘地用铅,而不是用水银来生产),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至那粉”“至那铅”之类的名称出现。总而言之,这些名称表明了唐朝的工业用矿石在中世纪亚洲所享有的崇高声望。

中国盛产多种矿石,其中大多数都是唐朝工匠出于实用的目的而加工过的。的确,古代的中国人就已经令人惊奇地对矿物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对于矿石及其属性的研究,是古代中国人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个领域。除了进行研究之外,他们还能够为画师、革匠、玉石匠以及其他工匠提供必需的矿石原料。这些工匠不仅需要质量上乘的矿石,而且也了解矿石的性能。当然,尽管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士、艺术家以及医师具备了有关矿物的杰出的知识,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他们能够分清市场上公开出售的矿石是否弄虚作假。因为市场上的商人随时都在向粗心的买主出卖真矿石的代用品。这样一来,现代学者就会像中世纪的买主一样被弄糊涂,因为对同一种名义上的标本,留给他们的却是一堆相互矛盾的记载。幸运的是苏恭和其他一些唐朝药物学编纂者详细地记下了许多这种假冒货,例如七世纪的商人总是以石膏——水合硫酸钙——为名来出售方解石(碳酸钙)。但是有些比较粗疏的药物学家有时也会不加甄别,有闻必录,这样就会将两种物质的属性记在一种物质的名下,而这种情形则使二十世纪的学者感到束手无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