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唐朝的科举考试,为不糊名制度。
也就是说,主审官员们审卷的时候,是可以看到考生的信息的。
这个考生是谁,籍贯是哪里?
是哪个家族的?
父亲是谁?
考官们审卷之前,都要先看一看。
那些没有文名的学生士子,就是普通的官员审卷。
那些有背景,有大文名的学生士子,那就是褚遂良这个级别的亲自审卷。
为何程处默跟褚天意说,你要是有一首诗能挂在寻芳阁的五层阁楼,最少能保证一个同进士的位置,就是这个原因!
你有了大文名,只要文章写的不是太稀烂,就可以占尽了便宜。
这一个月的时间,褚天意头悬梁锥刺股,临阵磨枪,怕的就是系统到时候拉胯,又或者到了紧要关头威胁他。
虽说书看了没多少,但是褚天意也有信心。
经历过现代化各种考试的男人,对于考试一途,还是有着不少的心得的。
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专门盖了一座考场。
每个学子都是单独的一间屋子,要考三天。
进士考策论和诗赋、文章。
明经考帖经、墨义。
前者难,后者易。
想要考取明经,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也就是按照书本出题,可以死记硬背,对于本身的才华,反倒没有什么要求。
可是想要考中进士,在诗赋一项,则需要具有相当的文学才能。
进士科,得第很难。
从古至今,一直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这也是为什么,褚天意以一诗挂在寻芳阁五层阁楼后,最少也是个同进士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三天的时间内,学子的吃喝拉撒睡,都在在房间中,以防作弊。
中间有监考官员,随时抽查房间。
总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