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面对崇祯帝的责问,冯元飚无法回答---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能回答,冯元飚当然知道吴甡对左良玉的忧虑,也知道吴甡是在等京营,但他却不能直接回答崇祯帝,因为以崇祯帝的聪明,何尝不知道吴甡是在等京营?但左良玉犹有五万人,为什么不能先带左良玉去救援呢?
不止崇祯帝,朝中清流也有意见,认为吴甡太谨慎、太胆小了。
内外巨大压力之下,吴甡终于是顶不住了,六日前军报送到京师,说,吴甡已经督帅左良玉的四万大军连同一万秦兵,救援武昌去了。
朱慈烺隐隐有点担忧,京营的两万精锐尚需要十天左右,才能赶到武昌战场,这中间,吴甡能不能完整有效的指挥左良玉,稳定局面呢?
只要能稳住当下的局面,等两万京营赶到,加上左良玉和孙传庭派去的一万秦兵,击溃流贼,解围武昌。还是是很有希望的。
朱慈烺不担心双方的战力,他最担心的时间,如果在这期间,武昌守军顶不住流贼,或者有什么其他大变,情势就会变得糟糕;其次是粮草,湖广久战,百姓疲惫,粮草辎重的供应,十分艰难,而无粮则必败,这一项则是考验南京户部筹集粮饷和各地粮草转运的能力。
最后,照张献忠擅长游击的风格,当官军援军大举赶到,压力足够时,他一定会撤离武昌,转往其他地方,吴甡能不能堵住张献忠,令他无法继续逃窜,也是战事成败的关键所在。不然解围了武昌,张献忠又围了九江,官军疲于奔命,时间成了,必然重蹈杨嗣昌的覆辙。
除了吴甡的奏报,朱慈烺也把凤阳总督马士英、安庆巡抚方孔炤的奏报,摆在灯下,再结合这几天的军报和湖广地图,仔细思索---对于军政和用兵谋略,他自认是不如吴甡的,他强过吴甡的,只是做为一个穿越者,携带而来的,关于前世的一些历史记载,以及大明剿匪失败的惨痛教训,这些问题,日常和吴甡谈论之时,他都有意无意的透给了吴甡,希望能对吴甡有所帮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