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姚医生如今只能在实习生上找证据了,坚持问:“你说,你对病人做了什么?我看你这不是揭开切口的薄膜给病人做了胸内心脏按压吗?你是不是换过手套了?”说不定是这些实习生胡搞出来的抢救警报假信号。
这脏水泼得戴南辉第一个接受不了,快爆炸了喊:“我们是听见警报声才从隔壁跑过来救人的。”
“冷、静。”两个字从神仙哥哥曹昭的嘴里迸了出来。
这是让所有人的脑子冷静。包括对自己学生,包括对姚医生。
不管怎样,首先作为医生要搞清楚病人发生了什么事,病人究竟有没有生命之忧,其它后面谁是谁的责任再说。
赞成老师的话,谢婉莹同学冷冷静静的声音说:“我揭开切口保护膜是为了确定起搏器导线的电极是不是接在患者的心外膜上没有掉。”
起搏器?
起搏器,可能现在做介入手术的人多了,只知道起搏器和介入手术有关。其实心脏起搏器刚开始应用时不是用介入手术安装,而是用传统外科手术安装。
具体点描述的话,介入手术安装起搏器是导线经由外周静脉把电极送到心腔内安装在心内膜,无需开胸,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节省外科手术的麻烦在临床上广受欢迎。
外科手术安装起搏器需要医生打开胸腔心包把电极接到心脏的心外膜,要开胸不受患者待见。
介入优点多,外科手术安装太痛苦技术看似落后可以被先进的介入淘汰掉,再说外科手术安装方式干嘛呢?
不是这样的。在临床上向来是哪个方便用哪个,哪个更适合患者的治疗用哪个。至今在儿科,五岁内孩子安装起搏器首选外科手术。这是由于一再强调过的儿科特点:孩子会发育的。你要预放更长的导线供孩子长高,若采用介入手术,过长导线是没法放在心脏或外周血管的。有些孩子心脏畸形,介入手术难以定位到电极安装位置也只能采取外科途径来安装。孩子好动,外科不是像介入手术必须固定在皮脂薄难放的前胸,固定在皮脂厚的其它地方会更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