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从回到侯府的第二天开始,姬松就又重新体验了下朝九晚五的打工人生活。
刘占已经将所有物资开始向好畤县转移,姚昶也开始组织人手按照姬松的想法,在好畤县展开轰轰烈烈的开荒运动。
关中地区虽然在前隋的治理下蒸蒸日上,隋末大乱也没有受到多太大影响。但百姓却仍然处于温饱线上。
有人说不是有均田制和军功授田吗?每家都有不下数十亩地,怎么会饿肚子?
那是不知道此时关中每亩的产量,才会这么说。
此时关中之地,已经开始突显土地贫瘠之态。数千年的开垦种植早就使得关中这个曾经的天府之国不堪重负。
也许是战乱原因,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本来在汉时就大行其道的小麦种植,在大唐竟然出现的断层,由于脱皮工艺的落后,使得唐初这段时间里,粗面面食成了底层人民的主******面成为了百姓们的奢望,有的更是将栗米换成小麦,使得能获得更多的吃食。
栗米成为了此时的主要粮食,而栗米的产量却十分感人。
据史料记载,唐初的栗米产量在0.8石-1.5石之间,平均也就是现在的125公斤左右,这之间的差距就是良田和旱田的区别。
靠近河边方便灌溉的良田成为了权贵人家的专属,就算在均田制下,也没办法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每年除了交过赋税,购买必须品之后,能留在自家手里的粮食也就堪堪够用。
想要过的更好,只能成为奢望。要是遇到灾荒之年,就只能饿肚子了。
而姬松要做的事,就三件:
一,开荒,将开荒所得的田地租赁给百姓,官府只收取必要的租税。这样,产权在官府手里,是属于国家财产,有人想要在李世民主政时期干巧取豪夺的事,还是要掂量下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