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见清卿腰间的白玉箫紫光粼粼,百花仙子似乎眼皮微微一动。
四人在台上一同见礼。沈将军只见子琴与清卿二人行动轻巧,纵身不费功夫,便来到这几尺高台之上,行动更是默契非常,便不禁拱手道:
“二位果真是难得的高手!连那般细微的正宫之声都能听出差别,在下实在佩服!”
听他此言,子琴不由向这位西湖将军看去。将军低垂着眼,眉清目秀之间,留下不少风吹日晒的痕迹。令狐掌门心下暗暗感叹:“戎马驰骋中,竟也有这般听音的能人——我与清卿轻声低语,这将军在台上却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想到此处,子琴不敢轻慢,便也微笑着回个礼数。
清卿一抬头,只见师父与那西湖沈将军相视,神色都带着些许敬佩之意,唯独百花仙子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自己。于是几步上前,将白玉箫握在手中,拢袖俯身道:
“晚辈令狐氏,大胆向前辈讨教。不知仙子想弹些什么?”
仙子抬手,用袖子掩着嘴角,低声道:“令狐少侠,可曾听过宓羽湖的古曲?”
清卿摇摇头:“未曾。”
谁知仙子反倒笑了,樱桃小口间,皓齿轻启:“我先前也没听过,只是今日初到西湖,有幸得一前辈指点,因此牢记在心。少侠有缘,这便弹与少侠听。”
说罢,闭起眼,将左手按在木品之中,右手玲珑五指,拨出一轮琵琶音来。仙子手中慢诉,口中同样低声吟唱着:
“野有蒹葭,采采之华。匪我言风,与子归家。”
“野有萱草,瀼瀼之蒿,匪我息雨,与子寻绡。”
原来这便是宓羽西湖的古音古调,清卿一边默听,一边心下想着。古曲与今人之调往往大有不同,便说是北漠的古曲《沙江引》与今调《绛河》,同时听在耳中,往往会觉大有不同。古调总是少些韵律的束缚,多些放纵的想象。因此今人唱来,发现有些唱着拗口不通顺之处,也是寻常。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