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解除好友”的原版作品里,导演有意识地增加了那种无法解释的诡异气息,于是,每个受害者遇害的时候,画面设计和剧情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怪异的混沌。
比如第一个女孩,就好像鬼迷心窍一般僵硬在原地,面无表情、失魂落魄,然后在没有任何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己吞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没有人知道,这是被催眠了还是怎么回事。
从视觉效果来看,诡异感确实增加了,一切都是未知的;但等冷静下来,解释不通的逻辑冲突就凸显出来,到底是谁催眠了女孩?对方又是如此让女孩没有任何反抗的情况下乖乖听话的?呆滞的表情似乎陷入一种无法解释的震撼之中,又应该让观众如何理解?
正是因为无法合理解释,所以故事的最后也就一股脑地将罪魁祸首推给鬼神。
如此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就好像掀翻餐桌一般,既然无法说明白,那就蛮不讲理到底。
但陆潜不想这样做。
他希望埋下线索告诉观众:的确,事情很可怕也很诡异,但其实背后是能够找到合理解释的。
于是,在陆潜镜头里,怡乐的状态就演变成为一种恐惧——
面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可以解释为电脑背后有人在威胁怡乐,也可以解释说怡乐看到了灵异事件,还可以解释为怡乐看到了打破自己常识的事情。
尽管怡乐视僵硬的,但眼神里的恐惧却证明,她的脑袋还是能够运转的。
细节的差异,就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故事,而心理层面的恐惧所带来的余韵也会不同。
售票员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这也证明陆潜对细节、对暗线的布局是正确的,即使是观看惊悚/恐怖电影,观众也依旧能够看到逻辑层面的自洽与顺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