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所谓的三饷,即辽饷、练饷、剿饷。
说一句明亡于三饷,着实不夸张。
其中,每年“辽饷”银五百二十万两;“剿饷”,每年加派银三百三十余万两;练饷”,每年征银七百三十余万两。
合计每年一千五百万两。
而此时,拿天启六年举例,当年收麦430万石,粮2149万石。
崇祯年间缩水,但按照每石粮一两来算,差不多是两千万两。
换句话来说,明末的三饷,几乎是增加了一倍的赋税。
如果再加上官吏横征暴敛,百姓负担数倍于天启年间。
所以就崇祯年间的贼乱,越剿越多,饮鸩止渴。
而明朝时期的欠税,指的就是这三饷,正税肯定不敢欠,按时缴纳。
后来,满清入关,口口声声说大明亡于三饷,但实际上却直接把辽饷纳入正税,你想欠都没法子。
“三饷一免,百姓欢腾。”
赵舒感慨道:“甚至,夏税,微臣都减免了,如此百姓们才愿意出山林,开垦荒地。”
“夏税减免了?”
朱谊汐想了想,点头道:“轻徭薄赋,倒是可行,如今江西,岭南能够买到粮食,钱财足够就好。”
“除了三饷外,其他的苛捐杂税,也一应废黜,上、下田等之分,也莫要论了,一律按照每亩一斗来征收。”
在封建时代,越是简单直接,对于百姓越有利,这样就不会给官吏钻空子的缝隙。
所以,道家才主张无为而治,如秦始皇,隋炀帝这样使劲折腾,你以为对百姓只伤一分,但在官吏的加层下,就变成十分。
突然,朱谊汐想起了陕商,随口道:“开国时,太祖稳定天下,制定商税为三十税一,若是重农轻商,该让商人承担更重的赋税才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