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吉温的眼里,杨国忠就是个脑袋不够聪明的自私货。我们诸多人都喜欢谈格局,说谁格局大谁就更容易成功。但将杨国忠这种人跟格局联系在一起,就是对格局二字的羞辱。
他已经忘记了李林甫临死前与他的对话内容,即使记得也对其嗤之以鼻。他不能理解皇帝为何要命李嗣业统辖陇右三镇,即使要对安禄山进行制衡,也应该是由他牵头,让李嗣业,哥舒翰和安思顺结成一个以他为首的小军事同盟。
这就是人不自知所造成的错误觉察,认为自己能够将三个互相有矛盾的将领拧合在一块,并且让他们服服帖帖。他以为自己是谁?他要有李林甫一半的能力,掌控李嗣业、安思顺、哥舒翰三人没问题。但他连其一半的能力都没有。
如果顺着历史的发展往下捋,就能够完全捋出杨国忠的能力局限性,先不说他因为无法慑服安禄山,把与安禄山的个人矛盾发展成为了安禄山造反的导火线。就在安禄山造反之后,他也不能很好地处理西北军事集团的矛盾,导致哥舒翰诬杀安思顺,引发朔方军广大将士的众怒。
同时他与哥舒翰之间也发展到了相互猜忌的地步,一度认为哥舒翰要用压力迫使皇帝杀掉自己,所以在潼关战役中把哥舒翰坚守不出的做法,误当做一种政治压迫。所以他向皇帝敬献谗言,要求哥舒翰带领战力低下的京畿守卫部队主动出击,造成了潼关战役的惨败。
时间回到当下,吉温安静地坐在室内,窗棂外面灯火摇曳,管事送客寒暄的声音响起,范阳进奏院的管事刚刚离开了吉府。
他此刻仍在犹豫,犹豫着在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做选择,这不止是挑选朋友需要用感情来衡量,也是一种势力的站队。如果他选择偏向于安禄山,那就要帮他挑拨恶化杨国忠和李嗣业的关系,使其能够坐山观虎斗并且渔翁得利。如果他选择偏向于杨国忠,那就要帮助他识破安禄山的阴谋,并且利用西北藩镇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使杨国忠的利益最大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