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及其发展,孕育了新的革命因素,为国民革命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号
1916年9月自第二卷改名《新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6年7月停刊。
民国期间,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工具落后,耕作几乎全部依靠畜力和人力,生产力低下。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上频繁的战乱,造成农村极端贫困,动荡不安。与农村相比,城市经济较为稳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前清有所发展。这一方面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善,无需再用金钱去捐官,刺激了他们发展实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有利时机。1912~1920年,新建厂六百余家,新增资本总额约一亿六千多万元,超过1912年前五十年的投资。其中轻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1913~1920年新增纺织工厂五十四家,资本总额五千五百余万元。除上海外,天津、青岛、武汉、芜湖等地成为新的纺织工业中心。在世界大战期间,新建面粉厂约一百家。中国由面粉输入国变为输出国。其他如蒸气动力、采矿、电力、交通运输、卷烟、榨油、造纸等工业也有较大的发展。工业厂矿的分布,有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向内地扩展的趋势。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体系,对帝国主义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与此同时,中国工人阶级迅速成长壮大。1918年在中外企业里工作的产业工人达两百余万人,此外还有一千多万手工业工人和店员。为了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自发的罢工斗争此起彼伏,罢工次数逐年增加。1916年罢工十七次,1917年增至二十五次,1919年三十一次,1920年四十六次。参加罢工的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动辄数千人,说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内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