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3.龙潭虎穴 237.养济院(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大宋朝,不管在军事上有多少缺点,但内政上还是算不错的,比较具有人文精神。

华夏养济保民思想源远流长,历代也多少都有相应的措施。

早在商代时期,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保」,「式敷民德」,周代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周公将之发展为明德慎罚、以德治民。

而大宋这方面据说做得也还不错,各个时期都有过这方面的努力。

北宋徽宗时设置的居养院,主要收养孤贫小儿乃至「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安济坊主要为医疗机构。

漏泽园设立于神宗年间,「开封府界僧寺旅寄棺柩,贫不能葬,令畿县各度官不毛地,听人安厝,命僧主之」,到崇宁年间,「蔡京推广为园,置籍,瘗人并深三尺,毋令暴露,监司巡历检察」。

后由于靖康之变,北宋的养济机构大多毁于战乱。

养济院则是正式设立于南宋初年。

绍兴元年,绍兴府通判要求设置养济机构以收留北方南迁宋人中疾病贫弱者,并专派医官治疗病人,同时派遣「童行」二人负责管理饮食。

这一要求得到了南宋朝廷的批准,规定凡是被收养者,要在当地官府登籍造册,写明姓名、籍贯,由官府出资供给口粮。

这样,新建立的养济院糅合了安济坊与居养院的功能,这一时期是养济院的兴起阶段,主要是收养流民乞丐,有固定的收养时间,带有临时性救济的特点。

但现在,听绾绾所说,似乎这些官方的救助制度渐渐失去了功效。

「这些年,战乱频频,两淮不少人都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早些时候,也有不少流民往临安聚集,然后朝廷就将许多青壮年编入了军中,孤儿也能收养到养济院中,但后来流民实在太多,朝廷便让地方上截留住这些流民,不再让他们往临安靠近了,让他们往其他地方安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