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建隋,从前到后一共用了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古代王朝的创业史里算是比较容易的。清代学者赵翼甚至说: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
古来得天下,没有比隋文帝更容易的了,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这样的。杨坚能当皇帝,确实具有一定偶然性。这个偶然性就是周宣帝暴崩、北局主幼国疑,方便了杨坚夺权。此即所谓得国于孤儿寡母之手。
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上所谓的偶然性背后,往往有些必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杨坚建隋也一样。虽然事出偶然,但是,就在此一偶然性事件之前,已有足够多的历史铺垫了。
什么样的历史铺垫呢?我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因素。
先看天时。所谓天时,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分裂,已经到该结束的时候。
自从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政权,中国北方一直处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北魏时期,魏孝文帝施行汉化改革,但是,因损及六镇鲜卑的利益,引发“六镇起义”,汉化进程又被打断。后来,由北魏分裂而成的西魏和东魏都重新出现胡化的倾向。
当年,宇文泰建立府兵制,统兵的汉人将领均赐给胡姓,杨坚的爸爸杨忠即被赐姓为普六茹。杨忠有生之年一直叫普六茹忠,而杨坚在三十多岁前,也一直叫普六茹坚。事实上,不仅他改姓普六茹,他所统的士兵也都跟着他改姓普六茹。这是想要让汉人,特别是有军事权力的汉人将领认同于胡人,让所有士兵都成为胡人的部落兵。
但是,西魏毕竟是以少数鲜卑将士统治关中地区,这就陷入汉人的汪洋大海之中,要想站稳脚跟,不可能完全忽视汉人的力量。所以,虽然一方面在主观上推行着胡化,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客观上的汉化也在悄悄地渗透。西魏时期,宇文泰就模拟《周礼》建立六官制度,试图通过继承汉族古制,打造文化基础,赢得关中汉人的认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