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张九龄。张九龄这个人有三个特征。第一,他是个少年天才、文坛领袖。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韶州就是现在广东的韶关,虽然现在经济发达,在唐朝可是个蛮荒之地,在张九龄之前从来没出过什么人物。按说这样的文化荒漠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吧?但是,天才是不受环境限制的。张九龄七岁就能写文章。他十三岁的时候,大书法家王方庆到广州担任刺史,张九龄平时难得见到高明人士,赶紧跑了很远的路,把自己的一篇习作献给王方庆,请求指点。王方庆一看边疆地区能有这样的好学少年,大为赞赏,说:“此子必能致远。”有了王方庆的激励,张九龄学习更有信心。到了二十岁那年,张九龄一举考上进士。唐朝不是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吗?二十岁能考中进士,真是一鸣惊人。这样的天才谁不愿意栽培呀!大诗人张说一见张九龄,就赞叹不已,说“后来词人称首也”。以前我是天下第一,以后他就是天下第一了。那么,张九龄在文学方面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知道,一般文学选本都把最有水准的诗文放在最前面,而我们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开篇两首就是张九龄的《感遇》,这还不说明问题吗?当然,张九龄在普通人心目中更出名的还不是《感遇》,而是《望月怀远》。头一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开阔而感情深沉,直到今天,年年中秋节我们都得复习一遍,可见我们今天的文学想像力还没超过张九龄呢!
第二个特征是风度翩翩。别看张九龄出身寒门,但是,举手投足都有派,比贵族还贵族。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官员不是有一种随身装备叫笏囊,就是张九龄发明的,而且也就是张九龄贵族气质的产物。张九龄怎么想起发明笏囊呢?这得从他的小身板说起。在唐朝崇尚丰满健壮,偏偏张九龄长得玉树临风。人太瘦了,难免体力不足。当时官员上朝都拿着笏板,退朝之后,这笏板就别在腰带上,然后骑马回家。一般官员长得壮实,把笏板往腰上一别,再跨上马,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张九龄身体弱,如果把笏板别在腰带上,他就上不去马。怎么办呢?张九龄想了一个办法,把笏板装在袋子里,让仆人捧着,等他上马之后再递给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