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用到安禄山身上一点都不假。皇帝给了安禄山一次新的生命机会,马上,宰相又要给他一次升官的机会。哪个宰相呢?李林甫。开元二十四年不仅是安禄山的幸运年,同时也是李林甫的幸运年,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成为首席宰相。李林甫任相期间,曾经给唐玄宗提出过一项著名的建议。他说:“文人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也就是说,边将不要用会临阵脱逃的文人,而要用出身比较低但勇敢善战的胡人。另外还得用寒门,因为寒门出身的人在朝廷里就不会结党营私。李林甫为什么提这么一个用人方略呢?一句话,为了专权。李林甫是个爱权力的人,可是,他有两大劣势,不利于揽权。一是没有文辞,二是没有军功。正因为如此,李林甫就特别忌恨那些有文化和有边功的人。如果谁要是把这两个本事都占全了,那李林甫就更加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么,谁最有可能把这两种优势占全呢?就是那些文官出身的节度使。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再立功疆场,那不就等着出将入相了吗?这对李林甫可是个威胁。怎么办呢?以前我们讲过李林甫打击政敌的事情。可是,事后整人必定是有风险的,李林甫是吏治派官员,更相信制度建设,他要防患于未然。怎么防患于未然呢?干脆,提这么一个用人建议,启用胡人将领。他们目不识丁,无论如何也当不了宰相,这不就不会撼动他的地位了吗?多自私啊!
当然,建议归建议,能不能形成一项政策还得皇帝说了算。那唐玄宗同意不同意李林甫的这个建议呢?唐玄宗可不光是同意,他觉得这条建议简直说到自己心里去了。李林甫害怕别人抢位置,唐玄宗也害怕呀!唐玄宗晚年最害怕太子勾结武将抢班夺权。可是,如果任命汉人将领的话,难保不和太子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皇甫惟明、王忠嗣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如果任用胡人将领,那就不可能和太子有什么渊源,跟太子勾结的几率也就大大缩小了,这是好事。再说,当时任用胡人将领也是大势所趋。为什么呀?首先是唐代的主力兵源变了。本来,在府兵制时代,士兵主要是中原老百姓,将军也主要是中原的汉人,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自从开元中期张说改府兵为募兵制之后,戍边的军人就不再是中原老百姓,而是由边疆的节度使就地招募。在边疆地区就地招募,能招来什么人?很多都是附塞的胡人,或者是胡汉混血儿,这些人逐渐成为主力兵源。如果士兵以胡人为主,那将军换成胡人也就是迟早的事。另外,开元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中原汉人愈来愈追求文雅的生活,不愿意打仗。正所谓“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整个中原社会逐渐弥漫着一种重文轻武的风气,出身中原的将才也就愈来愈少,在这种情况下,由勇敢善战的胡人将领来填补空白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嘛!就这样,既是出于私心,也是出于现实考虑,唐玄宗完全同意李林甫的方略。这个用人方略对安禄山可太有利了。首先,他是胡人;另外,他出身很低,这寒族胡人的条件简直就像给他量身订做的一样,有了这样的先天条件,想不出头都难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