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景物细腻微妙的审美感受,对人物准确精微的品藻鉴赏,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妙赏”。除《识鉴》《赏誉》《品藻》等专门写“妙赏”外,《世说新语》许多章节都记述了名士们之间的“妙赏”。
离开了名士们的“妙赏”,“魏晋风度”就残缺不全;而离开了名士们情感的丰富和直觉的敏锐,“妙赏”就完全不可能产生。
这一章前几篇小品是品人:乔玄识曹操于寒微之际,“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已成历史名言;王济赞叔于未显之时,“山涛以下,魏舒以上”已是对王湛的定论;郭奕对羊祜一见倾心,觉得人才是世间最美的“风景”;“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王濛对殷浩的品评意味隽永。后两篇小品是品物,魏晋名士向内发现了自我,才能向外发现自然。王子猷痴情于竹,王子敬畅怀于山川,不只是寄情于审美对象,而且忘情于审美对象。行于山阴道上,啸咏于庭竹之前,自然是精妙的审美鉴赏,又何尝不是诗意的人生?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世说新语·识鉴》
东汉末年,主荒政谬,国家的命运操纵于阉寺,一般士大夫羞与他们为伍,于是出现了“匹夫抗愤,处士横议”的局面。“清议”是当时士人干政的主要手段,原先的人物品藻也因此具有新的社会意义,虽然难免士人之间的相互标榜,但对腐败的政治具有激浊扬清的作用:政府对官员的升降不得不顾忌“清议”的压力,多少要听听社会清流的权威意见。人物品藻左右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有名者步青云,无闻者委沟壑。一些未得到社会承认的士子盼望获得品藻名流的正面评价。曹操在得势之前就曾请许劭、乔玄品题。本文就是乔玄品评曹操的记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