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最后得到,就得事先给予。”这句话凝聚了中国丰富的生活智慧、政治智慧和军事智慧。从君临一切的国王到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从坐着豪华轿车的权贵到骑自行车上班的小民,从腰缠万贯的大亨到不名一文的穷光蛋,无不熟悉并运用过这种智慧。它在长期的运用和实践中,还获得了更生动、更形象、更通俗的表达方式——
“不放出野山鸡,就引不来金凤凰。”
“不放诱饵,就钓不到大鱼。”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先慷慨地四处联络感情;为了做成一笔交易,先不惜大方地请客送礼。这些包藏着功利目的的脉脉温情,这些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处世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现在我们来看看“欲取先与”这一智慧在政治军事上更为复杂的运用。
春秋时晋献公准备偷袭虞国,先殷勤地给虞国国王送去了宝璧和骏马,请求借虞国的道路去讨伐虢国。虞国国王拿了人家的东西手软,一口答应了晋兵借道自己国土的要求。虞国大臣宫之奇听说后跑去进谏虞王,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门户和屏障,虢国要是灭亡了,虞国还能存在下去吗?借道给晋兵就刺激了它的贪心,万万不可对侵略者掉以轻心。两年前那次借道给晋军就已是很过分了,现在怎么还能再借道给晋军呢?俗话所说的‘唇亡齿寒’,正好用来形容虢国和虞国的这种关系呵!”
虞王哪里听得进宫之奇的劝告呢?他舍不得失去晋国送来的宝璧和骏马,漫不经心地对宫之奇说:“晋国与虞国同宗同姓,难道还会害我吗?”宫之奇不以为然地说:“要说到同宗同姓,晋国与虢国的血缘还近些,晋国与虢国应比与我们更亲,现在晋国连虢国都准备消灭掉,怎么还会爱到我们虞国头上来呢?”虞王听不进这些劝告,他边听宫之奇的话边摸着晋王送来的宝璧,仍然不改变先前答应晋使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王如此昏庸贪财,很快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