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诗歌的革新历程 第二节 诗歌革新的领导者欧阳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的诗人都忙着步趋中晚唐诗人的后尘,没有显露出自己的时代特征,待欧阳修登上诗坛后才自拔于流俗,团结一大批优秀诗人进行诗歌革新,赋予宋诗以不同于“唐音”的独特风貌,我国诗歌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四岁丧父,母用荻梗代笔在沙地上教其学书,少年的孤贫生活和母亲严格的教育为他后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几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邻家的破筐里发现了韩愈文集,便如获至宝似的借回家研读揣摩。天圣八年(1030)举进士,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当时的留守是西昆诗派代表之一钱惟演。在那儿他结识了一批富于才华的文学青年,如梅尧臣、尹洙等,他们在一起以诗相唱和,并写古文来议论时事,开始了影响深远的北宋诗文革新。

在施行庆历新政期间,他始终支持范仲淹改革弊政。新政失败后贬知滁州,三年后移知扬州、颍州。至和元年(1054)回京拜翰林学士,嘉祐二年(1057)知礼部贡举,他利用这一机会以新的文风作为考生文章的取舍标准,录取了像曾巩、苏轼、苏辙这些后来的文坛诗坛巨擘。他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团结了一大批诗人、散文家,成功地完成了北宋的诗文革新。他不仅是北宋前期的文坛盟主,也是有宋第一个在诗、文、词各方面都卓有成就的作家。

就其诗歌创作而论,他遏阻了西昆体以声病对偶雕刻联缀是务的逆流,要求用诗来传达时代的心声,认为“美善刺恶”(《诗本义·本末论》)是写诗的目的之一,同时,诗于社会既能“道其风土性情”(《书梅圣俞稿后》),于个人又必须能曲传细微复杂的生活体验,他特别激赏韩愈能用诗“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的本领(《六一诗话》),也十分称道梅尧臣“本人情,状风物,英华雅正,变态百出”(《书梅圣俞稿后》)的功夫。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自己的诗歌理论: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细腻地抒发个人情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