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南宋政坛上一位具有壮怀伟志的豪杰,也是当时词坛上一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的泰斗。在“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的历史时期,他和陆游同时唱出了民族的心声,辛词和陆诗同为南宋诗词中的双璧。在词的发展史上,辛词又与苏词前后辉映,他在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基础上,以其纵横不世之才进一步开拓词的疆域,使题材更为广阔丰富,使词境更为雄豪恢张。就词风的某些相近而言“虽苏、辛并称”,就其词的总体成就来说“辛实胜苏”(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
就其所抒写的情感内容看,辛词和陆诗一样唱出了民族的心声,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辛弃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寄,也是辛词所抒写的重心,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民族的救亡图存,《稼轩词》正是在这一点上凝聚了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走向;就其词的艺术成就看,辛词又与苏词前后辉映。辛词既具有气吞千古的宏放气度,又不失含蓄委婉的细腻情怀,因而兼具豪放雄深与委曲蕴藉之长。
“辛派词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辛弃疾的影响,词风以雄健粗犷为其主要特色,可惜这派词人只注意到了辛词雄健与力度的一面,而忽视了辛词中盘旋郁结、曲折婉转的另一面,有时从粗犷滑向了粗率,从慷慨滑向了叫嚣。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他出生在济南历城,其时故乡已沦陷十多年了。祖父辛赞虽因人口众多未能脱身南下,后来不得不仕于金,但无时不怀念故国,经常带着孙子“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盼望将来有一天能“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美芹十论》札子)。长辈的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而在沦陷区身受和目睹的民族压迫更激起了他爱国的激情。他二十一岁时就组织过一支抗金义军,不久,又率众参加由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之职。耿京接受他投归南宋的建议,当他与贾瑞渡江接洽南投事宜时,耿京被汉奸张安国杀害。辛在北返途中听到这一不幸消息,马上率五十多人袭入金营,把正与金人庆功狂饮的张安国缚回建康。他的忠义勇敢和豪气胆略,使得昏懦的宋高宗“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更使南北的抗金志士感到鼓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