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论“诸子还原系列”的学理意义 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但是,不管“还原生命历程”如何原创,也不管“触摸诸子体温”如何奇妙,离开了“对诸子文本作‘全息’的研究、考证和阐释”,这一切就只是纸上的画饼。在“诸子还原系列”的三个关键词中,“全息”虽然只是实现“还原”“生命”的方法和手段,但在学术研究中,就像生命历程比结局更为重要一样,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有时比研究结果更有价值,因为学术原创常常就体现在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之中。

杨义先生给“全息研究”下的定义是:“所谓全息,起码应该包括诸子书的完整真实的文本与诸子全程而曲折的生命,以及上古文献、口头传统、原始民俗、考古材料所构成的全时代信息。这一系列信息源之间相互参证、相互对质、相互阐发、相互深化,用以追踪诸子的生存形态、文化心态、问道欲望、述学方式,由此破解诸子篇章的真伪来由、诸子思想的文化基因构成、诸子人生波折在写作上的投影、诸子著作错杂编录的历史过程及具体篇什的编年学定位。”就像通过全息成像后能得到多维图像一样,经由全息研究的“诸子还原”能让人看到诸子的“全貌”——诸如诸子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血缘基因、文化基因、述学方式、价值取向、篇章真伪……新的研究方法自然会成就一种新的学术形态,创造一种新的学术格局与境界。

当然,设计这种全息研究方法固然不易,将它成功付诸实践更加困难。先秦诸子与我们的时空距离很长,而留给我们的文献又很少,当年孔子对殷、夏曾有“文献不足征”之叹,现存的诸子文献就更不足征了。作者对此的感受比孔子还要强烈:“由于诸子的家世、生平资料在先秦两汉载籍中缺乏足够的完整性,存在着许多缺失的环节,历史留下的空白远远大于历史留下的记载,这就使得诸子生命的还原成为学术史上难题中的难题。”譬如墨子,虽然他开创了“世之显学”,战国后期的韩非还将孔墨并称,但由于墨家学派后世无传,有关墨子生平的史料少得可怜,比较可信的只有《史记》中一两句零星的记载,而且都是在他人传记中顺便提到他,《孟子荀卿列传》说墨翟是“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鲁仲连邹阳列传》说“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另外,《汉书·艺文志》“《墨子》七十一篇”后,附有“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的小注。仅凭这两三条记载要想还原墨子的生命历程,说它是“学术史上难题中的难题”没有半点夸张。且看作者是如何因难见巧的。从《墨子》和其他文献中多处记载墨子居鲁,《吕氏春秋》汉高诱注也称墨子为鲁人,他断定墨子“当为鲁人”。从墨子在楚王面前自称“北方之鄙人”,推断墨子不是“鲁国上邑人士,而是其边鄙之工”。从《墨子·鲁问》中“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句,推断墨子的居地也“靠近鲁之南鄙”。从《鲁问》“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墨子·公输》墨子“归而过宋”,推论“墨子并非居宋,或者并非宋人”。作者还从《墨子》中找到另一墨子为鲁之南鄙人的内证:“墨子也只有居地靠近鲁之南鄙,才有《非攻中》所说的‘南则荆、吴之王,北则齐、晋之君’,‘东方有莒之国者’的方位感觉。”再从墨子里籍在鲁之南鄙,“从发生学上厘清墨学作为草根显学的思想文化资源”,考证“鲁南鄙之东夷文化” “给墨子思想嵌入哪些文化基因”,并由此为墨子后来的“草根显学”奠定了基础。接下来作者从《墨子》的《所染》《三辩》《公孟》中,找到墨子“近儒脱儒之造士过程”的内证。《淮南子·要略》这段话则构成墨子脱儒归墨的外证:“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仅这几节有关墨子里籍的考辨、文化基因的追溯、学脉的考察,就涉及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民俗学、史学、文献学、思想史等方面的知识,可见,做好全息研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