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
《汉书·艺文志》(下文简称《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志目录”,由于它是就《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因而它也是一部最早的“国家馆藏图书目录”,它的分类法深刻影响了两千多年来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后来的四部分类法与它可谓“嫡脉相传”;同时它还是我国最早最全面的一部“学术史”,它第一次对当时所有的学术、知识进行了分科和分类。图书分类以学术知识分类为必要条件,没有学术知识分类就不可能有图书分类,因而要充分认识《汉志》在目录学上的价值,首先就必须明了它在学术史上的意义。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称它为“学术之宗,明道之要”,而它“学术之宗”的地位、“明道之要”的原因以及学术史的意义,主要又体现在三个层面:总百家之绪,溯学术之源,明簿录之体。
要综论百家之学自然离不开学术分类,最先给学术分类的大概是孔子,《论语·先进》记载他将弟子学业的专长明确分为四类:“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就是后世所谓“孔门四科”。当然这里的“德行”和“政事”还很难隶属于学术。第一次阐述天下学术的是《庄子·天下》,该文将“百家之学”分为七派:(一)邹鲁之士和搢绅先生;(二)墨翟、禽滑釐及“苦获、己齿、邓陵子”;(三)宋钘、尹文;(四)彭蒙、田骈、慎到;(五)关尹、老聃;(六)庄周;(七)惠施、桓团、公孙龙。庄子显然是将学术思想倾向相同的思想家或学者归为一类。稍后的荀子时而将百家学术分为六派:(一)它嚣、魏牟;(二)陈仲、史鰌;(三)墨翟、宋钘;(四)慎到、田骈;(五)惠施、邓析;(六)子思、孟轲六派,时而将当时学术分为:(一)墨子;(二)宋子;(三)慎子;(四)申子;(五)惠子;(六)庄子。荀子和庄子的分类方法都是把学术思想倾向相近的人归为一派。分为七派的庄子也好,分为六派的荀子也罢,庄、荀等先秦学者都未曾对各派进行命名(除儒家一派以外),只是将倾向相近者归为一类,以其中代表人物为标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学派之间固然常常相互讨伐以凸显自身的存在,相同学派之内也往往彼此争论以控制该学派的“话语权”。针锋相对的学派之间可能相互渗透,同一学派之内也许水火不容;恶语相加的学者实际上可能属于同一学派,相安无事的学者也可能分属不同阵营。这样,给各个学人进行归类相当困难,给各个学派进行命名更为不易。以人归类要么因各人分类的标准不同,要么因各人见仁见智,有时把差异很大的人硬拉在一起,有时又把同一学派的人分为两家,不仅容易造成人言人殊,而且同一个人也难得前后一致。如《庄子·天下》中把老子与庄子分为两派,《荀子·非十二子》中,荀子更将孟子和自己分为两家,又如《荀子·非十二子》中墨翟、宋钘隶属一家,而《荀子·解蔽》中墨子与宋子又分成两派,可见他们二人的分类多少有点随意。要给每一个学派命名,就得深刻把握每一个学派的本质特点,分清各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还得具有巨大的抽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要给一个学人归类,就得了解一个学人的学术宗旨、学术取向、学术渊源及学术演变。没有博洽多闻的学识,没有融贯百家的识力,就断然不可能给学人分类和给学派命名。要准确给学人分类,就必须给学派命名,否则学人就无类可归。司马谈在汉武帝建元、元封年间第一次给学派命名,他在《论六家之要旨》中把先秦以来的学术分别命名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并阐述六家的要旨,品评各家的得失。不过司马谈并没有櫽栝先秦以来所有的学术,只是论述了刘歆《七略》中《诸子略》的一部分,而且仅给诸子六家命名,并没有给分属各家的学人及其著作归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