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008【文学论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后世把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三种。

沦陷区文学都是非政治化的,专写一些通俗小说、情感文学和随笔散文,代表人物有张爱玲、秦瘦娟、周作人、胡兰成、梅娘等等。纯以文学角度而论,张爱玲、周作人和胡兰成的作品都有非常高的价值。可惜后两者都是文化汉奸,而张爱玲也跟汉奸走得太近。

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恰恰相反,不管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评论、随笔……各种题材皆以抗战为主。即便没有正面涉及抗战内容,也会表达出一种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或者是反应深刻的现实问题。

特别是国统区文学,抗战初期多为慷慨呐喊、热血救亡,中后期变得更具现实主义——描写战争场面、记述流离生活、反映社会弊病,或是自叹自嘲、苦中作乐。

大作家在抗战时期写童话故事的,貌似还真没有,就连张恨水都改写抗战小说了。于是出现梁实秋站出来浇冷水,说文学创作不一定要和抗战挂钩,结果被各派文人喷得狗血淋头的情况。

一出版,立即引起巨大争议,从反应来看主要分为四种:

第一种,碍于周赫煊的情面,介于周赫煊的地位,出于周赫煊的贡献,许多人选择闭口不言。

第二种,从纯文学的角度,分析称赞的艺术成就,并认为这是一部歌颂友情和爱情的作品。

第三种,挖苦批评。

首先站出来指责周赫煊的,是文艺抗协理事兼出版部副部长叶知秋,他在自己主编的上评论道:

“抗战期间的文学,应该是年轻的、战斗的,是健康的、坚实的,是现实的、进步的……显然和战斗无关,和现实无关,它以一种脱离现实的虚无笔调来歌颂友情和爱情,这不符合大众文学和抗战文学的立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