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发那条朋友圈的人,ID向坤并不认识,应该是之前那家酒吧里的客人之一。
不过他的好友数看来是相当不少,那条朋友圈下长长一大坨的回复。
“我靠!我还以为黄少发现了什么新天籁了……我的耳朵啊!黄少,你良心不会痛吗……”
“几个菜啊,就喝成这样了?”
“这唱的什么鬼啊?酒吧里其他人居然没有冲上去打他?”
“呵呵,你看这位仁兄的身材,你在的话你敢上去?明显没人打的过好吧!”
“这不会是酒吧老板吧?他开酒吧就是为了有免费的听众?”
“黄少,你自己受苦就好了,何苦发上来为难我们。”
“为什么我看到视频里左下角那个妹纸,听得一脸陶醉和专注?这是那光头的女朋友?”
然后是那发朋友圈的黄少自己的回复:“我当时听的时候觉得非常好听,跟在听演唱会似的……但是视频录下来看着又少了很多味道,现在看来应该是和当时酒吧的气氛有关。不止是我,他唱完下来可是整个酒吧都鼓掌的。”
下面有人回复:“你们为什么要这么狗腿,他是不是姓马……”
截图里的评论只有一部分,向坤对于剩下的其实也不怎么关心,他比较有兴趣的是那位“黄少”在之后看这视频时的感觉。
在向坤当时演唱结束后,“情绪同化”就已经不再有影响,酒吧里的客人如果有摄录当时的视频,再回看时应该会直接看到无情绪干扰的实际情况。
但可以看出来,“黄少”把这视频发上朋友圈,并非是要让朋友来喷那唱歌的人,而是还有些不确定自己的判断。
也就是说,经历过“情绪同化”的人,即便在“情绪同化”的直接影响效果消失后,因为那段亲身经历和记忆,依然会对他们的判断造成干扰,看着同一段视频的时候,无法以完全客观的角度来判断,会被记忆干扰认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