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城中春意闹,车水马龙盛世景,一眼望去皆是祥和,并无不平不公。
马车宽大,为运载近二十人专程找来的。姑娘们都没这么观过城景,悄拨窗帘透缝瞧,小声交谈,人人欢喜。
国都是升平,百姓的小日子过得也比别处惬意,有意愿从戎的姑娘,更多该在地方。
一步步来吧。
阮雪音耐心等她们走马观花,逛过三条街,方问阿香可有熟识的已经离营的姑娘。
对方答有。
是邻居家女儿,同岁,当初报军营,还是两人结伴去的。马车出闹市,一路西行又南拐,驶至一条苔藓青青、爬藤茂茂的巷子前,车宽路窄,再进不去。
巷子尽头横亘矮墙,可见门窗,是一整排相邻屋舍。“就是那里?”阮雪音轻问。
“正对着那户就是。民女家在东边,挨着的,夫人瞧见了么?门口一个青花盆,插着一杆文竹。”
瞧见了。女孩子们也都趴车窗边瞧。只能看到那盆文竹和一侧门框,主视野是那已经离营的姑娘的家。
门开着。
往里眺有个小院。
循捣衣声依稀可辨一个女子侧影正劳作。
“是她?”
阿香答是,“家姓方,唤作娣娣。”
娣这个字本为姐姐唤妹妹用,也不知是真起的名还是俗成。“她哪日离营的?”
淳风和柴一瑶都门儿清,同声答:“三日前。”
两位“主副将”委实上心称职,阮雪音很觉高兴,复问阿香:“娣娣可告诉过你,为何不愿继续了?”
几人嘴上对答,眼都不离巷子那头门中景,便见一小儿郎约莫五六岁奔入画面,拉着娣娣一通扯,听不见是要做什么,只看姑娘忙将一双湿手就着裙摆擦干,跟着往里间去了。
“那是她弟弟,老来子,家里宝贝得很,还说要想法子送私塾或请先生授课。素日都是娣娣照料。她家在城外有十来亩田,爹娘两个打理,家中这些活儿,便多由娣娣做,常日里都忙,农闲时好些。此番报女课参军,还是,”阿香露赧色,“还是我爹娘以俸禄说动的她爹娘,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