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穿梭古今,谢青清非常清楚,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
而想要提升科技水平,首先就要打牢知识储备的基础。
如今的天盛,在这一方面实在是残缺太多,所以需要更早的准备,和长久地坚持。
长久以来,大家都只注重明经,却忽略了其他,真正关乎民生的知识,往往掌握在不识字的人手中。
比如有经验的农户,有技术的屠夫,有巧思的工匠等等。
这些才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知识,也是科技进步的关键所在。
所以谢青清又下了一道旨意,但凡识字的童生秀才,或者想要参加科举的士子,须地帮助寻常百姓,记录至少十册关于种植生产和养殖等方面的书籍。
在通过各地的府衙审查确认后,才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她就是要让惠及民生的东西,与孜孜不倦追求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百姓们,紧密联系。
如此也能让这帮考生好好的了解一下农事民生,为之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员做准备。
由于这样的条件不算苛刻,十册而已,快的话一二年便可成册,所以也并未遇到什么太大的阻挠,反而是百姓们议论纷纷,拍手称赞。
一向家中有读书人,便仿佛高人一等,如今这样的“高人”,须得俯身下来,听着寻常百姓的唠唠叨叨,如何叫他们不新奇?
不过谢青清也不会叫学子们,上交一堆乱七八糟的闲言碎语。
自然是定好了各种分类的,比如民俗民谣、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制作工艺流程等等十分细致的划分。
但凡与这些没有沾边的,或者通篇落不到实处的,倒要驳回重录。
这就相当于是现代的论文了,交十篇质量好的论文,才有资格科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