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六章 丝织品与白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历史上,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岛国一直是生丝、丝织品和白砂糖的进口国家。

先说生丝和丝织品。

随着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在位时限制生丝的输入,以及后期“正德新令”的施行,生丝的进口就逐年下滑。

在京都的西阵,从事丝绢批发的商人逐渐发展达到了三十二家;这些商人为了发展地方蚕丝业,不仅是向丝农发放贷款,还会传授养蚕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京都一带的桑蚕养殖业发展。

到了享保年间(1716-1736),全岛国的生丝产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万斤。

而且,近两百年的天下太平让幕府和各地大名武备松弛,原本大量用于盔甲和弓箭的生丝需求也大为减少。

所以,岛国在江户中后期已经从对于生丝的大量进口转变为丝绢制品的进口。

十八世纪初期,岛国每年从清国输入的丝棉织物超过二十万反(反,日制。长2丈8寸,宽9寸。正好是做一件和服所用的布料。)

在这二十万反的织物里,丝绸制品就接近了十九万,棉织品才有几千反而已。

但这也就是最后的辉煌了,到了十九世纪初的时候,随着棹铜贸易的不断下滑,丝织物的年贸易额仅有一万四千多反。

赵新经过仔细分析后,觉得在“天明饥馑”这段时期是一个机会。因为各地的粮荒,造成诸藩都在鼓励种粮食,这时候谁还有心情去大力发展种桑养蚕。

他准备用另一时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丝织品,通过低价倾销,彻底打败京都西阵的丝织产业。你们就老老实实搞印染吧。

那么这个时代的丝织物贸易的利润有多少呢?

从清朝商人不辞艰险的奔波往来于海上就能猜到,利润不会少。根据历史记载,丝织物的利润平均在120%~200%之间。(不要相信那些动不动就写“百倍之利”的说法,那只是一种形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