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请坐下。如果这样的话,意见不合也很正常。在这里,我首先要简单说明一下辩论的基础部分,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学如何理解人的问题。
青年:要简略!拜托您一定要简略!
哲人:刚才你说“人的性格或秉性无法改变”。而另一方面,阿德勒心理学中用“生活方式”一词来说明性格或秉性。
青年:生活方式?
哲人:是的,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青年:思考或行为的倾向?
哲人: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青年:世界观?
哲人:我们假设有一个人正在为“我的性格是悲观的”而苦恼,我们可以试着把他的话换成“我具有悲观的‘世界观’”。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自己的性格,而在于自己所持有的世界观。性格一词或许会带有“不可改变”这一感觉,但如果是世界观的话,那就有改变的可能性。
青年:不,还是有点难吧。这里所说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很接近“生存方式”呢?
哲人:可能也有这种表达方式。如果说得更准确一些,应该是“人生的状态”的意思。你一定会认为秉性或性格不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改变。但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青年: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哲人:是的。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青年:也就是说,我不仅选择了“不幸”,就连这种奇怪的性格也是自己一手选择的?
哲人:当然。
青年:哈哈……无论怎么说,您这种论调都太勉强了。当我注意到的时候,我就已经是这种性格了,根本不记得有什么选择行为。先生您也是一样吧?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性格,这不是无稽之谈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