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皇帝喝了口茶,然后又道:“朕已让通政司那边也要改制,以后所有奏本先分类好再送来。”
即以后送过来时,通政司先处理一遍,按六类分好,不确定哪部的单独一类。
这次来的匆忙,朱高煦当时也没想到,现在才想到。
此时皇帝挥挥手,众大臣赶紧停下,纷纷凝望,等着皇帝说话,竖起耳朵听着。
除了杨溥外,其余的人要么是在永乐初就为内阁的,要么是废太子和朱棣重臣,现在还能在新皇帝面前干事,当然非常紧张。
“有些奏折可能不属于六部,比如请安、献策(包括没当皇帝前,还有劝进)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
请安这种奏折,在清朝是最流行,下面的封疆大吏们没事也能上个奏折,向皇帝请安,皇帝还要批复,知道了,就差说声谢谢你全家了。
明初这会部分文官还是要点脸的,没有动不动向皇帝请安的。
但新皇帝上任,下面还是会有人这么干,朱高煦看到这种奏折就想骂人。
我请你吗哟。
“这些也单独给杨士奇。”
众大臣再次点头。
“你们看完奏折,先把自己的意见,写到纸上,夹在奏折中,最后统一再登记到另一张纸上。”
朱高煦这时扭头挥手,后面钟显赶紧挥手,一波小宦官走了上来。
宦官们给他们七位大臣桌边上放好笔墨和纸。
其中纸有两种,一种是夹在奏折里的,普通公文纸,一种是最后统计归纳到一起的羊皮纸。
羊皮纸上还画了个奇怪的表格。
第一行第一排写着:奏折来源。
即上奏的是谁,什么官职。
第二排写着:大概何事,因为有些奏折可能很长,所以简单用几个字说明奏折何事。
第三排写着:伱的批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