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甲午战争 马关之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895年1月7日,朝鲜国王李熙率领世子及文武百官参拜汉城宗庙,宣布了“洪范十四条”。其中第一条庄严宣告:“割断依附清国虑念,确建独立自主基础。”朝鲜半岛与中华千年之久的宗藩关系就此结束。

1895年新年一过,清廷的败局已经注定,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全部闭上了嘴。无奈之下的清政府只有想办法屈膝求和。

其实从1894年10月开始,清廷便不断通过欧美列强斡旋向日本求和。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将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大东沟海战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早已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䜣主持总理衙门。10月初,原来就主张对外国屈服的奕䜣亲自出面请求英、美、俄、德、法共同调停中日战争。由于美、德、俄三国各有各的打算,加上日本的强力拒绝,英国于10月6日提出的调停建议没有获得任何结果。

1894年11月初,日军入侵辽东,战火已烧进中国国土。清廷十分恐慌其“龙兴之地”遭到兵燹之灾,再次请求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出面调停。由于急于求和,李鸿章在恭亲王的同意下,派遣了一个德国人,即担任天津税务司的德璀琳作为自己的代表,到日本试探议和的条件。德璀琳到了日本后,日本人以其并非中国大员拒绝谈判,同时要求清政府派出真正“具有正式资格的全权委员”。

其实,此时日本也已经骑虎难下。虽然在战场上连战连捷,但毕竟国力有限。1894年,日本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国家支出总额的69.31%,1895年的军事开支也达到国家预算的65.32%。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进一步加重了日本普通百姓的负担。1894年年底以来,日本不少地方爆发了农民暴动,社会动荡不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亦很重视西方国家的态度,明确反对军部直捣北京的“直隶平原作战计划”,原因前面已经讲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