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九州蓝箭团队给的方案,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个低配版中的迷你版戴森球。
在技术论证上已经证明这是可行的,不像可控核聚变还在从0到1的突破上死磕,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国家纷纷启动自己的空间电站计划了,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都是PPT,真正能玩得转的也就只有兔子和鹰酱。
知道这玩意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动辄十年、二三十年乃至更久才有可能实现。
但技术可行性得到了验证,真想要搞就意味着现在就得排上日程开始搞,否则永远都只能停留在书面上。
更何况连可控核聚变从0到1都还没有突破也一直在死磕,这空间电站的技术可行性都通过了验证,没有不搞的道理。
而空间电站的技术主要涉及到三个大的方面:一是送到天上组装、二是建立地面接收站、三是运营维护。这三大方面要实现,还需要数十个技术分支来完成。
总的来说,现在的重点是推进技术的升级和工程化了。
这时,坐在书房电脑前的田嘉奕转述方鸿的话:“技术可行性得到了验证,那么空间光能电站在经济可行性上得到验证没有?”
她的问题抛出来之后,过了片刻,另一个与会者回答她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计算,经济上也具备可行性,我先说结论,空间光能电站的收益跟成本的比可以达到1.9,也就是投入1元回报是1.9元。”
镜头之外的方鸿一听这话,投1块钱利润能赚9毛钱,利润率达到了90%,各级行业分配下来,最终的净利润率至少能超过35%以上,简直血赚的买卖。
与此同时,那位与会者说道:“空间光能电站最大的块头就是太阳能电池板的模块化生产,庞大的需求会大幅度的均摊成本,反而是整个空间光能电站最便宜的部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