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有了系统资料的林禹现在对于原型机的理解更加深入,只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的量子计算机的模拟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然后对量子集成电路进行加工,使得量子芯片可以问世,最后组装在一起就是基本的原型机呢。
听起来很简单是不是?
但是实际上每一步都是艰难进步的。
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个研究量子物理学的科学家,他们获奖的理由十分地简单粗暴,就是对解决量子纠缠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这一点和量子互联网的构建有着非常关键的问题,量子纠缠是实现超光速信息传递的关键,而第一位获奖者就是首次作出了一项对量子纠缠的实验,大概是在1973年,他第一次用合理的办法验证了贝尔不等式的错误,打脸了爱英斯坦和另外两位名气较小的物理学家的EPR悖论。
老爱不相信上帝掷骰子,但对于近几十年的量子的实验可以得知,上帝未必掷骰子,但在微观世界里,所有量子都在掷骰子。
而第二位获奖者就是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完善了有关量子纠缠的实验,而第三位获奖者则是在八年前完成了一个被称为完美实验的量子纠缠实验,虽然据他本人所说,没法排除自由意志的影响,还不能称为完美。
就这么一个实验,从实验开始到完美实验结束,世界多少科学家用了整整40年时间,足可见其艰难。
值得一说的是,第三位获奖者塞林格就是华夏量子之父胡建业院士的授业老师。
“所以我们目前就是这个情况。”胡院士将情况完全说给了林禹。
“你就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当然我知道你的专业是材料学,但是我们目前最要紧却不是材料,而是做到小型轻量化,而且还能够拥有绝对的量子优越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