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我们现在人都知道,具体负责税赋收缴、诉讼案件、上传下达这些具体事务的胥吏是官僚系统的‘神经末梢’,它在政治活动中的实际地位是要超过其在官僚系统中的现实位置的。
神经末梢不够通达,政令就不通畅,上面十分的努力到了他们手里就剩一分的功效。
但在明代,关于胥吏当官这种事,基本就是没啥前途和希望,这是总的特点。
当然,并不是说没有胥吏转任官员的。
虽然太祖皇帝多次下令,胥吏不准参加科举,但不准当进士,不是说不能当官,只是朱元璋觉得让什么罢闲官吏、娼优之家参加科举,实在是上不得台面,所以他是把这些‘底层’人士的科举机会一齐抹杀了。
但洪武建元,国家草创,正是用人之时,而且他杀了多少官啊?
所以在洪武年间,吏员不可以考科举,但可以做官,用什么办法,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一个不让吏员当官的是永乐皇帝。
永乐七年,太宗召见御史张循理等二十八人,问其出生,其中二十四人为进士,还有洪秉等四人为胥吏。
于是他申谕吏部:用人虽不专一途,然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寄,宜用有学识通达治体者,诏:自今勿复用吏。
洪秉等人就特别的倒霉,莫名其妙见了一趟,就被太宗皇帝给贬黜为序班。
这是鸿胪寺的一个官职,具体负责朝会和宴飨等礼节,和御史那是天壤之别。
不过那也不一定是坏事,碰上永乐这种残忍和强势的帝王,御史过于聒噪,说不定还会被他一刀砍了。
然而要说明的是,永乐七年的这个圣旨,是不让胥吏当科道官员,其他官员还是可以当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