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代杂交的不育性与杂种的不育性之间的区别——不育性的程度各异,但并非随处可见,受近亲交配所影响,被家养驯化所消除——支配杂种不育性的法则——不育性并非专门的天赋特性,而是随其他差异次生出现的——首代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的原因——变化了的生活条件的效果与杂交的效果之间的平行现象——变种杂交的能育性及混种后代的能育性并非普遍如是——除能育性外,杂种与混种的比较——概要。
博物学家们通常持有一种观点,即不同物种相互杂交时,被特别地赋予了不育性,以防所有生物的形态相互混淆。乍看起来,这一观点确乎属实,盖因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一些物种,倘若能够自由杂交的话,几乎难以保持其各自的特性分明。窃以为,杂种极为通常的不育性这一事实的重要性,为其后一些作者大为低估了。由于杂种的不育性不可能对其有任何益处,因此不会是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有利的不育性的连续的保存而获得的,故对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一情形是尤为重要的。然而,我希望我能表明,不育性并非是特殊获得或赋予的性质,而是伴随其他所获得的一些差异所偶发的。
在论及这一问题时,有两类在很大程度上根本不同的事实,通常被混为一谈,即两个物种首代杂交的不育性,以及由它们产出的杂种的不育性。
纯粹的物种,其生殖器官自然也处于完善状态,但当杂交时,它们要么产生很少的后代,要么不产生后代。另一方面,杂种的生殖器官在功能上已不起作用,这从植物及动物的雄性配子的状态上,均能明显地看出来;尽管其生殖器官本身的构造,在显微镜下看起来依旧完善。在第一种情形中,形成胚体的两性生殖配子是完善的;在第二种情形中,雌雄两性生殖配子,要么全然不发育,要么发育得不完善。两种情形均表现不育性,但当我们必须考虑其中的原因时,这一区别则是重要的。由于把这两种情形下的不育性,均视为一种特殊的天赋特性,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的范畴,这种区别或许便会被忽视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