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种的缓慢、相继的出现——论它们变化的不同速率——物种一旦消失便不会重现——成群物种的出现与消失所遵循的一般规律跟单一物种相同——论灭绝——论生物类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变化——论灭绝物种彼此之间及其与现生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论远古类型的发展程度——论相同区域内相同类型的演替——前一章与本章概述。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与生物在地史上的演替有关的几项事实和规律,究竟是与物种不变的普通观点更相一致,还是与物种通过传衍和自然选择而缓慢地、逐渐地发生变化的观点更相一致。
无论是在陆上还是在水中,新的物种都是极其缓慢、相继地出现的。莱尔曾阐明,在第三纪的几个时期里有关这方面的证据,几乎是难以抗拒的;而且每年倾向于填补其间的空白,并使灭绝类型与现生类型之间的百分比更趋渐进。在一些最新的岩层里(尽管若以年来计算的话,无疑很古老),不过只有一个或两个物种是灭绝了的类型,而且也不过只有一个或两个物种是新的类型,或者是局部性地在此首度出现,或据我们所知是在地球上的首次出现。倘若我们可以信得过西西里的菲利皮(Philippi)的观察的话,该岛的海生生物的相继变化,是众多的并且是最为渐变的。中生代的地层是比较时断时续的;但据布隆指出,很多中生代的现已灭绝了的种,它们在每一套不同地层中的出现和消失,都并非是同时的。
不同纲以及不同属的物种,并没有依照同一速率或同一程度发生变化。在第三纪最老的地层里,在很多灭绝了的类型之中,还可以发现少数现生的贝类。福尔克纳曾举过类似事实的显著一例,即在亚喜马拉雅的沉积物中,有一种现生的鳄鱼与很多奇怪及消失了的哺乳类和爬行类在一起。志留纪的海豆芽,与该属的现生种之间几无差异;然而,志留纪的绝大多数其他软体动物和所有的甲壳类,却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陆生生物似乎比海生生物的变化速率要快,在瑞士曾经见到这方面的显著一例。有某种理由使人相信,自然阶梯上高等的生物,比低等生物的变化要更快:尽管这一规律是有例外的。诚如匹克泰特所指出,生物的变化量,与我们的地层层序并非严格地一致;以至于在每两套相继的地层之间,生物类型变化的程度,很少是严格相同的。然而,除了最紧密相关的地层之外,如若我们把任何地层做一比较的话,便可发现所有的物种都曾经历过某种变化。当一个物种一旦从地球表面上消失,我们有理由相信,完全一模一样的类型绝不会重现。这后一条规律最为有力的一个明显的例外,即巴兰德所谓的“入侵集群”(colonies),它们一度入侵到较老的地层之中,从而让先前生存过的动物群重现;但莱尔的解释我看似乎是令人满意的,即这是从一个不同的地理区域暂时迁徙的情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