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浮士德与魔鬼立约:你许我富贵,我交出灵魂。后来他得到了世间的一切,却差点成了万劫不复的羔羊。对一些中国人而言,“浮士德之约”是笔不错的买卖,反正灵魂不值钱,背在身上还是个累赘,不如拿去换钱,没什么值得敬畏,一切都可以踩在脚下,反正人只能活一次,何不抓紧时间受用,过一天算一天,谁想要灵魂谁就拿去,只要今生能够快活,哪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要我说,人绝不能把灵魂交给任何人,不能交给魔鬼,也不能交给圣贤,再伟大的人也不行,因为这是我们作为圆颅方趾动物唯一的证据:如果失去了灵魂,人又何异于猪狗?
传销者就是这群人的一个缩影,他们不怕惩罚,不怕报应,也不在乎亲人,心甘情愿地匍匐在魔鬼脚下,魔鬼举起枷锁,他们就把头伸进去;魔鬼挥动皮鞭,他们就把脊背露出来。他们不听任何人劝告,只相信荒唐的谎言,在魔鬼的指引下,他们交出灵魂,交出人格,交出良知,只剩下一具空心的躯壳,在青天白日下浑浑噩噩地游走。
晨会结束,嫂子带我继续洗脑。这次要见的是个大人物,小琳一路都在做广告,说这人可了不起,素质极高,学问极大,对行业之道领悟极深,而且驭下极严,对每个细节都非常挑剔,我必须恭之敬之,听之畏之,虚心听取他的教导,深刻领会他的指示,“只要你有个认真的态度,一定会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真的,我保证!”
十分钟后,我终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大人物,此人名叫陈锐,虽然名声显赫,长得却很猥琐,浮肿的眼皮下是一张苍白的脸,枣核形的脑袋上顶着一丛蓬乱的黄发,看样子应该是个时髦发型,不过睡觉时压歪了,他不断伸手去扶,却怎么都扶不正,就像一蓬被风吹倒的莴苣。正如传言所述,这位大人物十分有型,说话时脸色阴沉,两眼炯炯逼视,不容半点质疑,一副不怒自威的金刚模样。不过行业讲究礼貌,大人物也得管我叫哥。“哥,你了解行业很多天了,知道行业怎么干吗?”
“知道,先交三千八百元,然后发放三次机会。”
“说得好!三千八,三次机会,嗯,我问你:这钱能不能多交?”
我说当然不能多交,昨天梁家骏梁总说过,这三千八百元是国家规定,有钱也不准多交。
“说得好!哥你知道,国家引进这行业,主要就是给咱老百姓一个翻身的机会,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商人,最开始呢,国家规定只能交三千八百元,这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决定的。运行几年之后,国家觉得,嗯,这样不行,这样培养人才的速度太慢了。哥你知道,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国门马上就要打开,关税马上就要降为零,外国货马上就要冲进来,如果还是这样慢腾腾地培养人才,还怎么跟外国竞争?所以啊,国家就改变了政策,先在中国社科院开了个会,决定提高标准,怎么提高呢?一句话:如果你经济能力不行,那就先买一份,慢慢培养;如果你有经济能力,那就可以多交钱,快速发展,快速成才!”
按照陈总的解释,这就是国家的新政策,核心只是两个字:交钱。交一份三千八叫做资格点,交两份叫做低起点,如果我能交三至九份,我就将决胜于起跑线上,这叫做“高起点”。如果我钱多得花不完,人又傻透了气,能掏出十一个三千八,那就太厉害了,我必将赢得全行业的尊重,人人都会赞叹我大无畏的勇气和决心,因为它不是别的,正是行业中口口相传的“黄金点”。
陈总问我:“十一个三千八是多少钱?”
我一时脑袋短路,说:“三万九千八。”
陈总轻蔑地一笑,拿起一支笔,慢慢写下一个数字:四万一千八。我猛然醒悟:“不好意思,我算错了。”陈总又是一笑:“不是三万九千八,而是四万一千八!这钱多不多?多吧?国家也考虑到了!所以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优惠政策,如果你现在交钱,马上就能享受到五千元的特别优惠。”截至本书出版时,该网站仍在运行。
异地连锁团伙都有一个“出局制”,做够六百份之后,升至高级业务员,按传销者的说法,这时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只管安心收钱,等到他的三个下线也升到高业,他就会出局,不再收一分钱。因为每个人升至高业的时间不同,收钱的时间长短不同,下线再发展下线的速度也不同,再加上晋升中的种种限制,这数字根本无法准确计算。
根据比较正式的说法,做黄金点可以赚七百一十万,第一个三千八百元可以赚三百八十万,一千倍的回报率。另外的十份,每份可以赚三十三万,一百倍的回报率。而经我考证,这“百倍的回报率”没有任何依据,连像样的说法都没一个,纯属信口开河。
我所在的团伙规定:每人只能发放三次机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拉够三名下线,不能再继续发展。
五级三阶制,又称“五级三节制”,简称“五三制”,五个级别指的是实习业务员(一至二份)、业务组长(三至九份)、业务主任(十至六十四份)、业务经理(六十五至五百九十九份)和高级业务员(六百份以上),有时也会有英文字母表示,即:E级业务员、D级业务员……A级业务员。
三个晋升阶段的第一阶段是由E到D到C,只要份额达到(十份),当月当日晋升;第二阶段是由C到B,有两个条件:份额满六十五份、两名直接主任,次月一日晋升;第三阶段是由B到A,也有两个条件:份额满六百份、三名直接经理,隔月一日晋升。
“五三制”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由日本人发明,一说由台湾人发明,也有论者认为是从著名的“庞氏骗局”改头换面而来。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五三制”是传销最重要的标志:凡是使用五三制的,就必是传销。近年来也有一些变种,如“六四制”、“七四制”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凡是不卖产品、只拉人头的,就一定是传销。
为了跟传销划清界线,各团伙编造出多种版本的借口,有“八不同”说、“七不同”说和“九不同”说,其中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根本无法讲通,这些借口归纳起来约有十五条,简述如下:
一、定义不同。传销是百分之百的人际网络,连锁销售是百分之八十的人际网络加百分之二十的店铺销售(我曾经多次询问:我们那百分之二十的店铺在哪里?有各种回答,说在北京,在上海,其实全是一派胡言,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店铺)。
二、框架不同。传销是三角形、世袭制;连锁销售是等腰梯形、轮流出局制。
三、产品不同。传销只销售保健品和保健药品,连锁销售卖的是生活必需品。
四、传销与公司是隶属关系,连锁销售与公司是合作关系。
五、传销是恶性引导,限制人身自由;连锁销售是人性化引导,不限制人身自由。
六、引进时间不同。传销是一九九○年引进的,连锁销售是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二日引进的。
七、传销没有保障,而连锁销售有《二十条》。
八、投资方式不同。传销是多次投资、循环投资;连锁销售是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九、国家态度不同。对传销是八字方针:静观其变,任其发展;对连锁销售是十二字方针:鼓励发展、低调宣传、宏观调控(也有团伙说是十六字方针,再加一个“允许存在”或“控制规模”)。
十、传销无限发展下线,连锁销售只能发展三个下线(也有团伙只能发展两个)。
十一、责任不同。传销把人叫来就不管了,连锁销售把人叫来后还要保证他能赚到钱。
十二、传销有业绩压力,实行的是归零制,一个月没有销售业绩,前面的份额全部作废;连锁销售不归零,无压力。
十三、传销不能离开,离开后资格作废;连锁销售可以暂时离开,这叫“资格永不滑落”。
十四、传销不能超越上线,连锁销售可以超越。
十五、传销的份额不能继承,不能转让;连锁销售可继承、可转让。这十五条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一派胡言。
我所在的团伙极不正规,没一个人能把出局制解释清楚,后来我查阅资料,终于搞清了它的基本模式,见下图:
出局的原理如下:如果某人做够了六百份,并且有三名直接经理,他就可以升至高级业务员,从此以后,他下面的团伙每骗来一份三千八百,他就可以提成三百八十元;等到下一位高级业务员上来,他就退后一步,拿五十七元;再上来一位,再退一步,拿三十八元;如此类推,第四位上来之后,他就永远出局。这个过程长短不一,根据我的计算,如果一切正常,他最高可赚四十五万元左右,最低无法估测,几万、几千都有可能,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比如被下线“截流”,或者下线带着队伍跑了,可能一分钱都赚不到。
“等腰梯形”云云,只是睁着眼说瞎话,不管它叫“连锁销售”也好,叫“连锁经营”也好,其基本框架都是金字塔结构,而且每个大金字塔中还有数量不等的小金字塔。
高级业务员并不是真正的主宰,其上还有幕后的黑手,他才是整个团伙真正的控制者,民间称之为“网头”。此人盘踞在塔尖之上,收走了大部分的钱财。各团伙的计算方法略有出入,一般说来,每骗来一个三千八百,他至少能够攫取一千七百元。
“出局制”是一个精巧的设计:把金字塔中收入相对较高的一部分人赶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利润更高;二是防止出现无限层级,更便于管理。
六大杀手是指干行业的六大禁忌:一、互相借钱;二、互相之间产生感情(不仅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和同事之情,听来甚是惊人);三、自私;四、背后说人坏话;五、消极;六、情绪化(指不能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别人)。
四不谈:不谈公司、不谈行业、不谈制度、不谈万元收入和六位数。
黄金定律:百分之九十八的自信心,加百分之一的毅力,加百分之一的心态,等于百分之百的成功(可以视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二十一世纪加强版)。
六大心态:成就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平常的心态、付出的心态、自律的心态、感恩的心态(也有团伙称八大心态,再加上宽容的心态和学习的心态。有时“成就的心态”也称为“老板的心态”)。
三多:多赞美、多鼓励、多掌声。
三宝:点头、微笑、掌声。
三大御令杀无赦:偷钱、打架、酗酒(也有其他版本,包括嫖娼、不服管束,等等),违反者一律开除。
据我分析,这个“河南体系”的发起人肯定没什么文化,很多理论都讲错了。“行动关”只理解成单纯的行动,“冷水关”也只理解成真正的冷水。
而在较为正规的团伙中,这两关都另有解释,行动关指的是“五千万”:说千言万语、走千山万水、历千锤百炼、想千方百计、吃千辛万苦;冷水是“泼冷水”的“冷水”,意思是要顶住白眼、顶住压力、顶住亲人劝说,不顾一切干行业。
传销洗脑最重要的就是前七天,所有团伙都有个“七天流程”,主要内容如下:一、解决“白色谎言”;二、和公司的关系;三、中国经济现状;四、解释什么是连锁销售及国家为什么引进连锁销售;五、三种身份;六、连锁销售与传销的区别;七、连锁销售是否违法;八、五级三阶制;九、财富来源及三大奖金;十、行业怎么干;十一、黄金点;十二、四快五保、亲情线;十三、三笔财富、五大学科;十四、行业出路。不同的团伙有不同的次序,有时也会根据前一日的洗脑效果临时增减内容。
也许是因为我所在的团伙不够正规,也许是因为我的特殊表现,我的洗脑流程并不完整,比如“三种身份”就完全没提及,它指的是每个成员都有消费者、推销商和经销商三种身份。
这个“七天流程”颇有蛊惑人心之效,根据我的了解,大多数人听完这七天十四堂课就会交钱入伙,甚至不需要七天。传销团伙内有个说法:前三天感情留人,后三天行业留人。要把新人留下,有时只需三天。
在最初的七天,洗脑称之为“了解行业”;七天之后,因为行业已经了解清楚了,就改称“转工作”或“转网”,也叫“转功”,这个词很像邪教术语。
电话四要素:一、兴奋度:语气要热烈、坚定,说话要有力度,语速要略快于平时;二、高姿态:即像老板一样说话;三、时间度(这个词让我大开眼界):要注意严格遵照电话提纲行事,不能多说,言多必失,还要注意节约时间和手机话费;四、主动权: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自己多讲,尽量别让对方提问。
四原则:一、三分钟原则:邀约电话不能超过三分钟,言多必失;二、一圈一人原则:一个交际圈只能邀约一个人,主要是怕朋友间互相对证;三、一次一人原则:每次只能邀约一个人;四、二选一原则:每件事都要提供两个选项,让新人自己决定,比如:你想到我的公司上班还是来旅游一趟?是明天来还是后天来?此条从一个卖鸡蛋的故事改编而来,那人卖鸡蛋时总是这样问顾客:你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从来不问“你要不要鸡蛋”,据说生意比别家红火许多。所以这条也称为“鸡蛋原则”。
五不邀:一、时机不成熟不邀约,刺激不到位不邀约;二、对方情绪不高不邀约;三、时间不对不邀约,比如对方正在吃饭、工作、看电视,都属“时间不对”,最好的邀约时间在晚上七点以后,据说人在这时防范心理最薄弱;四、自己心态不正不邀约;五、对方身边有人不邀约。
三语气:对待长辈或比自己强的朋友,用赞扬的语气;对待同辈或和自己差不多的朋友,用平常语气;对待小辈或比自己差的朋友,用批评的语气。
六注意:一、邀约时,推荐人一定要在旁边;二、要写邀约电话稿,并广泛征询意见;三、摆正心态,要明白自己的目的和任务;四、不能暴露自己的具体位置,只让他知道在上饶,却不说在上饶哪个地方;五、如果有可能,尽量使用公用电话(目的同上一条);六、邀约时不谈公司,不谈产品,不谈制度,不谈万元收入六位数。
四忌讳:一、不写邀约电话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二、白天不能邀约,因为总说自己忙,白天乱打电话会引起对方怀疑(这条根本说不通);三、通话时间不能过长;四、推荐人不在则不能邀约,切忌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我所在的团伙的理论不够完整,以上各项内容是我据各团伙的资料整理而成,“三神通”是我的讽刺之语,正式名称是“邀约的三个技巧”。
洗过脑的传销者不再是正常人,必须将之视为吸毒者或暴力精神病人,不能再对之有一丝一毫的期待,也不要讲什么情面,如果已经被他骗到了外地,只要情况与电话中说的不符,转身就走,绝对不要犹豫;如果错失了这个机会,已经被骗进了传销窝点,只要感觉他像做传销的,转身就走,绝对不要犹豫;如果对方使用暴力限制人身自由,可以暂时与他们假意敷衍,一旦找到机会,转身就走,绝对不要犹豫。
如果发现有亲戚朋友被骗进了传销团伙,不要怕给他丢面子,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他能联系到的人,把这消息公之于众,这样才能防止他继续害人。另外,不管他编出什么样的借口,也绝不要给他一分钱,他手上的钱越多,就会沉迷得越久,只有走投无路时他才能想起回家。
如果要解救深陷传销窝的亲人,不要试图在现场说服他,也不要期待在短时期内说服他,最好是“以骗制骗”,找个借口把他诓回来,然后慢慢地做工作。如果这条做不到,那就只有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去外地解救亲人最好两人以上同行,这样才可以相互提醒、相互照应,单独一人很可能也被洗了脑,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前面有多处提到“端掉了这个团伙”,其实端掉的只是他们的住处,而这个团伙中的大多数还在继续做传销,只是换了个城市。此事一言难尽,下文会有分解。
张德庆的解答不够完整,以下内容参考了其他团伙的资料:
新人可能提出的问题:一、这就是传销嘛!二、你是不是骗我来做传销?三、别说了,我没兴趣。四、我家里有事,下午(明天)就回去。五、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产品吗?拿来看看!六、万元收入、六位数现实吗?能赚这么多吗?七、哪有这么好的事?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八、就你们这样,天天在这儿游手好闲,怎么能赚到这么多钱……
传销团伙提供多种答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一、我当初的想法跟你一样,也觉得这是传销,后来我了解清楚了,才知道行业是怎么回事,你现在还不明白,不过只要你有耐心,早晚会弄明白。
二、如果这是传销,你说我会干吗?如果这是传销,我比你还生气,可你想想,我为什么还留在这里,我傻吗?这些人都傻吗?还有这么多当官的、做生意的,这么多博士教授,他们都傻吗?
三、我叫你来,没有别的目的,只是给你一个考察行业的机会,考察完之后,你想做就做,不想做也可以离开。如果你不想考察,现在就可以走,没人拦你!(后一句力度太大,不到关键时刻不能使用。)
四、我怎么骗你了?我骗你钱了还是骗你人了?我骗你有什么好处?
五、你觉得我这人怎么样?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你说我会不会骗你?骗你有意思吗?我能骗到什么?
六、你要真想走,我马上送你去火车站,我就是觉得有点伤心,咱们这么多年的交情,你居然还会觉得我在骗你,连几天的信任都不给我。
七、为什么不能对你明说?说了你会信吗?如果那时就告诉你,你肯定会认为是传销,那样你还能抓住这个机会吗?还会来了解这个行业吗?
八、这些问题我当初也问过,了解清楚之后我就明白了,你放心,只要你有耐心,再考察两天,你自己就能回答这些问题。
九、为什么不一次对你说明白?因为行业有行业的特点,需要你冷静地思考,慎重地判断,一定要吃透摸清才行,我们都不着急,你急什么?
我认为最狡诈的还是小琳对我使的那一招:说实话,我也有点怀疑,你见多识广,要不你多留两天帮我看看?如果这行业能干,咱们就一起干;如果真是传销,那咱们一起走。
如果新人真要走,传销团伙也有别的花招,比如借口买不到票,或者只能买到几天后的票,总之要用尽一切办法把新人留下来,在某些团伙中,下跪、流泪、耍赖皮都是常用招数,有些团伙甚至会动用暴力。">说着提笔写下一个等式:41800-5000=36800。然后问我:“十一份只要三万六千八,平均每份多少钱?”
我算了一下,说三千三百多,陈总点点头:“对!这还不是最终的价格,我告诉你,只要你交了这三万六千八,国家还会给你另外的折扣,当月就可以返还七千六百元!”说着又是一个等式:36800-7600=29200,写完后得意洋洋地问我:“你说国家这政策好不好?定价三千八百元的优质产品,十一份只卖二万九千二百元!平均每份多少钱?二千九都不到!”
我又气又笑,心想这厮不去干电视直销真是可惜了,瞧这账算的。同时也在暗暗地合计对策,我一直自夸豪富,可如果连黄金点都做不起,实在是有负我百万富翁的声誉。交一个三千八百元倒无所谓,一下掏出三万多,想想还是有点心疼,于是试探着问了一句:“陈总,公司都有些什么产品?”
陈总安慰我:“哥,你放心,绝对不是假冒伪劣,都是国营民营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也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保健品、保健药品,全是生活日用品,有高档西装、高档化妆品……”
我连连摇头:“我还真用不着,西装吧,家里有十几套;化妆品吧,我又没有女朋友,你说我一个大男人,买那么多化妆品干什么?”
陈总一挥手:“哥,你想错了,我们的目的是推销产品吗?不是!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是推广一种商业模式!而产品,啊,产品只是我们推广这种商业模式的工具!你交一个三千八,公司给你一份产品;你交十一个三千八,还是只有一份产品!”
我愕然不解,陈总耐心解释:“告诉你吧,虽然你交了十一份产品的钱,却只拿到一份产品,可这钱绝不是白花。我到行业一年多了,见过很多成功的高级业务员,他们都这么说:一定要做黄金点!谁不做谁后悔,现在不做,将来肯定后悔!肯定后悔!”
我还是不解,陈总没招了,只好跟我摊牌,说这十一份三千八,有一份是我的资格,可以换来五百万,其他十份都是我发财的工具,只要我相信他,乖乖地把钱掏出来,那就赚大发了,等我上了高业(高级业务员),每份三千八都会变成五十万,“不骗你,哥,每份至少五十万!”
我两眼放光:“有这么好的事?那你跟我说说,这三千八是怎么变成五十万的?”
陈总微笑:“这个我说不清楚,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在上饶见的这些人,谁都说不清楚!不过不用着急,等你上了高业,你自然就明白了。”
这下我有办法了,挺挺腰杆告诉他:“我做了十几年生意,不敢说有什么经验,可起码知道一个道理:出一份钱,拿一份货。现在我出了十一份的钱,你只给我一份货,就算这另外的十份都能变成五十万,你也得跟我说清楚才行。我跟你说实话,三万六千八不是什么大钱,我也掏得起,可要是你不对我解释清楚,对不起,这钱我不能掏。”
陈总面色大变,我继续吹牛:“这些年我到处考察项目,也投了一点资,选的都是比较保险的项目,年回报率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四到五年回本。要是有人跟我说哪个生意一年就能回本,我一般都会特别小心;要是有人说投入三千八,两年回报五十万,这样的生意我真不敢做。”
陈总怒了,敲着桌子教训我:“我告诉你,不要老抱着传统行业的老思路、老观念来看问题!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做不做黄金点是你的事,没人会勉强你!我把话放在这里:现在你不做,将来一定会后悔,一定后悔!到时你可别怪我!不信咱们走着瞧!”
按照陈总的说法,黄金点有八种好处,其中几种都是互相重复,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意思:赚钱多、发展速度快、防止被下线超越、便于管理。最后一条是这么讲的:“如果每人只做一份,要发展六百个人才能成功;如果每人都做黄金点,只需要五十五个人就能做够六百份,哥,既然你当过老板,那我问你:是六百人好管呢,还是五十人好管?”
传销团伙中有五大学科,其中之一就是“管理学”,这门学问同样不需教材、不需导师,只要记住两个要点:一是不断帮助自己的下线拉新人、骗新人;二是安排他们的住宿。每到夜里十点,总会有某个人接到电话,然后紧张地叠起被子、卷起棉絮,扛着蛇皮袋搬到另一个房间,这行为看似逃荒,却同时涵盖了两大学科:于下线是交际学,对大人物而言,这就是他们博大精深的“管理学”。我以前做过几年企业管理,于此稍有心得,对陈总的观点不敢苟同,壮着胆子跟他辩论:“人数多不一定难管,人数少也不一定好管,这要看职业分工和人员素质。举个例子,如果这六百人全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一个车间主任就能搞定;如果那五十个全是资深经理,你派五六个副总都未必能管得好。再举个例子:六百个老实人和五十个罪犯,你说哪个好管?”
陈总不高兴了:“那六百个罪犯和五十个罪犯呢?你说哪个好管?”
我不敢争了,乖乖地低下头。陈总怒气未息,扭着手指头数落了一大通,因为是初次见面,总算给我留了面子,不过话里话外的意思毒辣至极,大意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要因为过去有点小成绩就目空一切,行业的道理深着呢,多少高人都没研究明白,就你这样的,我呸,老子见得多了,什么玩意儿!烂蒜头愣充水仙花,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就不知道自己姓啥!
我大为惶恐,汗为之下,感觉腰围都被他骂细了两厘米,终于熬到下课时间,赶紧递上签名本,陈总冷冷地捉过笔杆,姿势既豪迈又不屑,状如伍子胥单手举大鼎,又好比孙二娘凛然舞菜刀,只见他眼翻白,手轻颤,歪歪扭扭地写下一排大字:
陈锐,731701,推付(他的推荐人是个姓付的),选择大于努力!河郑(河南郑州)
几天后我在小琳的本子上也发现了他的签名,不过稍有不同,鼓励语是“用心大于拼命”,推荐人也不再姓付,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王浩。据我所知,一个人不可能有两个推荐人,所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王浩会分身术,要么就是他在撒谎。虽然连这种小事都要捣鬼,但他依然信誓旦旦地向我表白:“行业干的就是一个诚信,没人会对你说一句假话!”
他说得对,在这诚实无欺的伟大行业中,的确没人能够只说一句假话,他们句句都是假话。
“黄金点”是个十分粗糙的谎言,只要稍作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漏洞:干的都是同样的事,学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成才快慢跟交钱多少有什么关系?可还是有很多人上当,我在上饶接触过数十名传销者,至少有五个都做了黄金点,这些人都是农民,辛苦一年也不过几千元,三万六千八百元相当于普通农家十年乃至数十年的收成,这是买种子的钱、是治病救命的钱,也是孩子上学的钱,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多少风吹日晒,多少酷暑寒冬,都在这邪恶的谎言中化为乌有。
小庞做的是高起点,交了两万三千六百元。他的月薪只有一千多元,这笔钱是他十年的积蓄。他住在三亚,房间很小,一年到头酷热难当,他没舍得买空调,只有一台嘎吱作响的摇头扇,他用了很多年,叶片上落满了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