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980卷5:好人上三线 为国把身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朱先进有想法很正常,他在这“三线厂”干了十几年,一直没有机会进城,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这工厂十几年来旧模样,没有什么发展,有苦也有甜,诸如“做事不用脑,跟着计划走”、“饿不死,吃得好,羡慕死了乡巴佬”、“谁家有姑娘,都想嫁鞋纺”对他来说,生活实在谈不上艰难,却充满激情,充满着憧憬。

当时,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在鞋山湖山区建设一批小三线企业。这些小三线的主要指建设一批国防后勤、电子、生活物资供给生产基地。

鞋山湖纺织厂在此背景下于1964年初开始建设的。当时,鞋山湖纺织厂叫6806厂,属省国防工办直接领导,因为鞋山湖区的部队多,就建了这个后勤工厂,是部队供给需要的区域化产物。

在计划经济时代,相对区位优势是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配置的,那都是全国一盘棋摆好的。针对不同的区域布置不同的后勤供给,充分发挥相对区域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因此六七十年代,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年青人响应祖国的号召,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在祖国天南海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人们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一座座工厂、院校等实业。都是山沟里白手起家,靠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开山劈路干出来的企业,苦得很、累得很,光荣得很,自豪得很,骄傲得很。

正因为这种背景,当时的“三线厂”也是人们最羡慕的地方。

工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那里最早时车间主任叫连长、工段长叫排长、小组长叫班长,军管会的军代表是厂里的老大,任何事情是军代表说话才着数,军管会主任可是一言九鼎,也就是说这尹主任就是老大,都叫尹主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