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争执的起因,是随着回援的军队,也就是郑良回援后,要向苏玄庸汇报此次潼关战事的前因后果。
虽然有军报提前发回,但具体的细节,还得当事人亲自汇报。
郑良的汇报和军报的内容相差不大,算是客观的,但他的讲述中,却是带着几分让众人心里产生其他想法的意思。
这之中,涉及最多的当属苏祁安。
也就是因为苏祁安,宴会殿内,再度化为两派,针锋相对。
挑事带头的,是陈国公,陈国公并没有否认苏祁安在这次战事中,做出的贡献。
赏赐是会赏赐的,但陈国公的发难却是,苏祁安这次的一系列的行动,完全就是独行侠,从不跟京都有过一点汇报。
在之前,因为这事,双方大臣就有过争执,有最终在苏玄庸的干预下,各打五十大板,算是平息。
可以理解苏祁安是为了奇袭,所以不联系,拿下函谷关就是最好证明。
但苏祁安做的最不对的一件事,就是明知京都有失,在被拦截的军报上,只让京都坚守待援。
甚至给潼关守军的来信,也是让他们等到与自己汇合,击退狼军团后,才派援军前来。
「这什么意思?本公很怀疑,东山伯的用意,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陈国公的话,很快遭到文宣的反驳,「陈国老,你这话有些夸张了,虽然老夫不是很懂军事,但却能看出东山伯是站在大局着想,最终的结果,你们也看到了。」
「要是没有东山伯拿下函谷关,而后一系列的策略,你们还能在这里侃侃而谈。」
文宣声音落下,赵国公的声音紧接着响起,「没错,夫子这话说的对,我承认在战术上,东山伯做的漂亮,但他千不该万不该,以京都为赌注,让京都成为被拖住的一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