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公孙度在沓氐又住了两天,就乘战舰返回襄平,同时,吴良和周天乘坐两艘大船也出发往冀州和青州而去。公孙度刚走,沓氐就迎来了今年最重要的事情,秋收!
县里的百姓都是成群结队,带着数天的口粮浩浩荡荡的往几十里外的辽东南平原而去,秦岭和一众步兵早就守候在产粮区日夜巡逻,保障麦子的安全。
七月十五中元节开始,沓氐全县一片繁忙的景象,唯独县城冷冷清清,因为城里的百姓都去收麦子去了。墨眉也回墨家去了,而公孙玲珑独自待在县衙,公孙度在离开前也不知道和她说了些什么,反正公孙玲珑现在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尽量回避庄少游,似乎是很怕碰面的样子。
庄少游让太史慈停止训练,也一起去参加秋收了,毕竟这也是九百壮丁。墨家打造的收割新式工具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但是与耕地时提高五六倍效率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那些耕牛除了帮忙运粮之外对收割麦子可是爱莫能助。
于是乎,全县的百姓秋收的时间比预期的长出了一倍多,本来计划三天就能搞定,结果用了整整七天才总算收了个大概,庄少游的两千多士兵在收完军屯田的粮食后,又去百姓的田地里帮忙收割。
麦子收割完,运输又碰见运输的大问题,最后经过紧急商议,决定由墨家帮忙将手推车改成马拉车,骑兵营的马匹变成的运粮的畜力,骑兵们变成了马夫,我们的太史慈将军坐了一会运输大队长。
七月底,全县百姓陆续返回到县城。国渊的手下则是忙碌地统计各项数据,结果,军屯田两千顷,收割的麦有十一万斛;墨家湖西一千顷上田收获麦六万五千斛,周天的湖东一千顷上田产麦六万斛,其余地主百姓开垦的两千顷新田产麦十一万斛,沓氐县城南城北的两千三百顷旧田产麦十万斛,这些田已经耕了很多年,肥力有限,再加上大家都拼命开垦新田去了,因此旧田投入的精力较少,所以旧田比往年产量略有下降;湾子镇的一千两百顷新旧田产麦六万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