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南京明皇宫,文渊阁。
大明朝的政治架构很多人都清楚,一南一北两套班子,北京是首都,天子守国门,南京是陪都,除了没有皇帝,六部五寺一院一司同样都有。
当年朱棣迁都北京,留下一南一北两套朝廷班子的目的是为了不丧失对江南的控制,方便收税。
只不过受制于当前时代的交通、通讯等因素的落后,这种两套班子共同运营的政治结构反而成为了一种恶政。
中央逐渐丧失对南方的控制。
不单单是政治上,还包括经济、军事。
嘉靖年倭寇之祸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明中后期的表现实在是不敢恭维。
到了万历年,大明甚至连缅甸都打不过。
不过这种政治结构也有优点,就比如甲申国难后北京沦陷,崇祯自缢;但南明朝廷却可以很快立起来,并和满清分庭抗礼又打了几年。
如果没有南京这套班子,多尔衮也不需要浪费那么长时间就能统一全中国。
如今庚申国难,北京文武官员悉数被陆完学的叛党杀害,相当于北京的这一套政治班子全军覆没,可国家的运转需要官员,因此南京就成为了唯一一个还保留完整政治运转体系的城市。
朱由检下了圣旨,旨意是将南京六部五寺一院一司的所有官员全部迁入北京,接掌朝政。
圣旨之后,便是钱谦益、成基命等六人共同署名的内阁文书,加上周延儒写给温体仁的密信。
诸公快来北京,朝廷需要你们!
事发突然,南京的官员们也是惊诧不已,于是齐聚文渊阁,好生商量一番。
礼部尚书温体仁是南京百官之首,当仁不让高居首座,此刻也是他问询百官。
“庚申国难的事诸位都知道了,如今北京朝堂空置,再无官员,国家乱作了一锅粥,要么咱们北上,要么陛下将首都迁回南京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