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设身处地去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在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四种情景:从母胎降临到世间的“生”时;从“生”趋向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四大”逐渐衰退的“老”时;遭遇病痛的“病”时;面临死亡的“死”时。生老病死是常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阶段,而历经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关怀。就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来说,从我们作为母体中的胎儿开始,母亲便小心翼翼地呵护;一出生,医护人员即耐心照料;之后更须仰赖父母及他人无数的付出与关爱,才能长大成人。

在此过程中,若别人给予我们的是真挚的爱,则我们的成长可能比较健康;若是我们所得到的关爱并非他人真心的付出,只是虚伪的敷衍,抑或在富裕的环境中享有极大的自主权主导自己的生命,而无人在旁提供正确的指引协助时,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心灵层面可能就会不太健全。

谈及轮回中的众生,每个生命因为不同的业力来到世间,都需要关怀,然而面对随时在改变的事物时,却都会习惯性地执着自我,这种作用会导致我们将一切的爱护、关怀的焦点都先集中在自己身上,之后才会行有余力地扩及他人。这种对于自我的执着与宠爱,就是佛法里讲的“我执”。因为我们不明白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因缘聚合的道理,因此在无明的意识中,错认为一切都真实属于“我”所有。这种定式的思维也是制造轮回中痛苦的根本原因。

起初作为婴儿降生时,父母为我们取名字之后,我们便将这个名字当做是“我”,从而对一切与“我”有关的对境都产生执着,包括自己的肉体、亲人或外在的事物。当别人与我们有所接触时,如果我们认为对方的作为可以带给“我”快乐,就会心生欢喜而贪恋,且会因为不满足而想拥有更多;当我们认为对方的作为将有损于“我”的快乐时,就会产生强烈不满的情绪,这就是嗔恨之心。以此类推,所有的习气和贪嗔痴慢疑的心念都是由“我执”而发,痛苦和烦恼也是因此而产生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