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触雷沉没在一战时期确实是个尴尬的事情,因为不知道这水雷是敌人还是自己投放的。
那时候没有声纳,绘制海图和制造水雷的技术也相对落后,英德两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了31万枚水雷,鬼才知道都投放在哪里了。
如果固定水雷的铁索断了,水雷会水波逐流地漂着;如果引信有问题,投入水中就会立刻爆炸。甚至早期磁感水雷出现之前,连海龟都能触雷而死。
问题多了去了。
防守方的港口会派出布雷舰在港外广大水域布雷,只留下一个通道出口,便于防守也有利于阻止敌人登陆作战。而进攻方则是用潜艇在港口航道上布雷,用来阻塞补给路线或者延迟敌人行动。
所以伯尔德的船究竟是哪方击沉的,只能是个迷了。
话说一战还比较好点,二战的时候英德一共布下了110万枚水雷,英国对于布雷的记录只是一句话——布置在英吉利海峡以及地中海和北大西洋。
这么大的范围记录和没记有什么区别?
在这个年代,英国水手们非常迷信一个理论,那就是船在人在,船亡人亡。船要是沉没,那么作为一个绅士,船长需要与舰同沉。
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就是这样的,无数战舰的船长也是如此。
英国在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做了数百年的海上霸主,想要发展海军的国家都会去英国学习。自然这种风气也渐渐影响了世界,与舰同沉成为了海军界的潮流。
直到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打破了这个规矩。
美国的做法是船沉了再造,人没事就行,陆军空军也是能投降就绝不死战。
为什么?因为有经验的军事人才比武器更宝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dd123.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