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罗曼·罗兰

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我们绝对不像今日的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不好的。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最近更新 2019-11-21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罗曼·罗兰

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种种形式。有时,它是由于物质的凌虐,如灾难、疾并命运的褊枉、人类的恶意。有时,它即蕴藏在人的内心。在这种情境中的痛苦,是同样的可悯,同样的无可挽救;因为人不能自己选择他的人生,人既不要求生,也不要求成为他所成为的样子。米开朗琪罗的痛苦,即是这后一种。他有力强,他生来便是为战斗为征服的人;而且他居然征服了。——可是,他不要胜利。他所要的并不在此。——真是哈姆莱特式的悲剧呀!赋有英雄的天才而没有实现的意志;赋有专断的热情,而并无奋激的愿望:这是多么悲痛的矛盾!

最近更新 2019-11-21

名人传-贝多芬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罗曼·罗兰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最近更新 2019-11-21

中国电影幕后故事1905-2005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刘澍

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一是歌词朴实,旋律优美;二是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最重要的第三点恐怕是歌曲唱出了许多听众的心声,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作为人们生活当中喜闻乐见的电影,也正是如此。而那些在广大观众脑海里根深蒂固的经典老电影,更是如此。 为隆重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10周年、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顺应海内外忠实影迷、广大观众和文化市场的迫切需求,本书以《中国电影幕后故事》为题,作为中国影坛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片当中首批介绍的文章,作者选取其中一部分在民间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秀影片,以各自不同的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史海沟沉,通过专题记实文学的体裁,融故事性、文学性和史料性于一体,向广大影迷朋友讲述那些影片背后不为人知的往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梅兰芳和孟小冬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伶伶

长久以来,孟小冬这个名字,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已不单单是一代红伶,一介名优,而是一个在旧时代受封建遗毒侵害、历经坎坷的悲惨女人。无论何时提及孟小冬,总绕不过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梅兰芳。有人说,梅兰芳开始了孟小冬的悲剧人生;也有人说,孟小冬使梅兰芳的清白人生留下了一块阴影。梅孟相恋的缘由其实很简单,无非两情相悦、两性相吸、彼此相慕而已,与一般男女爱情的生发并无特别之处。倒是他俩显耀的身份,使世人把他们的爱情放大了……

最近更新 2019-11-21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陈学勇

《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的作者陈学勇系国内知名的林徽因研究专家,这部传记是他积多年研究积累结出的成果。它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以人物、地点、事件为切入角度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诸多史实上的错误和小说演绎之类的谬误,而且还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珍贵文史资料。是集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好读本。此书是图文本,存有图片百余张,不少照片首次面世;除此之外,很多图片也非常少见。书中还首次附有完整的林徽因年表和林氏世系谱表,为喜爱林徽因的读者以另一种方式了解传主提供了最为清晰简洁的脉络。这部传记从内容、文字到插图都保持了严谨高雅的风格,说它是林徽因传记中的佼佼者,当之无愧。

最近更新 2019-11-21

听杨绛谈往事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吴学昭

本书记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杨绛女士的一生。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出版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本书为其个人传记。《听杨绛谈往事》实际上相当于一本杨绛先生的自述。书中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经历,在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搜集的材料,史料翔实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叙述清晰生动,与杨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近似。书稿完成后,杨先生题签并作序。序中明确说明:经传主本人认定的传记只此一本。书中并插有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从未发表过的钱、杨一家不同时期的图片。本书不是对一个家庭私生活的津津乐道,而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对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关注。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在剑桥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晓愚

在本书里,作者并没有介绍她的学习方法或者成才经验,她只是在真实的呈现她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进程,记录下了她在剑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那个古老而又年轻、深邃而又平和、优雅而又随意、紧张而又闲适、传统而又先进的剑桥,注定了要在她的生命里留下印记。这个中国女生,在剑桥那样异域的文化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学术气氛中依然出色,而且是以她的生命方式,这无疑是让中国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感到欣慰的。作者在写剑桥,也是在写她自己,主体与客体相互碰撞交融,剑桥是她的剑桥,她是剑桥的她,还有她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学业、事业,爱情婚姻、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思考,在这本书中都有精彩灵动的表现。这是一本专题性的书,也是作者的散文集,每个部分都独立成篇,可以当之无愧称为文章的。这本书里的摄影和绘画也大多为作者亲手所为,因此这本书对自我生命的表达是立体的。在本书里你可以尽情解读一段别致的人生,一种激烈有效的面对,一种纵深全面的搜索,还有生命里的美。通过阅读,引领您去面对,去感悟,去思考,去调整,去卓越。

最近更新 2019-11-21

风雅南开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朱家雄

我是爱南开的,这是周总理的心声。当然,这也是所有南开人共同的情结。我们爱南开,我们的爱也发生在南开。在这个朴实的园子里,有那么多属于我们的故事。现在我们开始写,写四年一觉的大学梦,写刻骨铭心的泰达生活,写天津卫的十丈红尘,写枝头的黄鹂写毕业生写老先生写漂亮女生……总之,写南开人所爱。

最近更新 2019-11-21

复旦往事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吴中杰

人们常说文艺是时代的晴雨表,其实,教育界的风云变幻并不亚于文艺界。而在大学文科,特别是在中文系,这两界的风暴汇集到一起,冲击力就更加巨大。作者身居复旦大学半个多世纪,就读就教于中文系,长期处于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曾经成为全系全校全市重点批斗对象,对于那段时期的政治风雨,自有特别深切的感受。他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为基础,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复旦园里的时代风涛和知识分子的人生际遇。本书不从既定的结论出发,打破流行的叙事框架,直接面向真实,力图写出事物本来的面貌;同时,又超越个人恩怨,而从历史的高度看问题,故在叙述具体的人事中,能引发读者进行深层的思考。

最近更新 2019-11-21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若凡

他只活了三十五岁,却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有爱情至上与爱情神圣的信念,时刻准备为这信念而牺牲。他被视为一团鲜红跳蹦的火焰,照亮自己的,也照亮他人的,灰色的生命。他有敢以人格的头颅去撞地狱之门的强烈反抗精神,更有舍我其谁的罕见的勇气与热情。他曾写出千古不朽的《再别康桥》,在中国诗坛上占着无法取代的独特地位。他被朱自清视为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有说不尽的飞扬他对林徽因投入全部的身心,却只被视为一只恋花的蝴蝶。他又对陆小曼投入全部的身心,又被视为志摩害了小曼,小曼害了志摩。他老去找那如意的地方,却总是落在不如意的现实里;他老去找那爱情如诗如梦的国度,却总是遇上恶劣的气候。他对于理想,对于国事家事,对于人生社会,曾经豪情万丈,却总跳不出镜花水月的铁则。他只是一个无助地呐喊着奔跑着的天真的大男孩……——他有说不尽的落寞

最近更新 2019-11-21

李鸿章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梁启超

李鸿章在中国背负的指责和诽谤很多。作者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下里也只是泛泛之交,当然不会有心为他抱屈辩护。所以书中有不少为他开脱辩护的语言,很多与时下的论调不一致,这完全是因为作史者一定要禀着公平之心来写。否则,就会失真也有失公允。英国著名首相格林威尔曾呵斥为他画像的藏家说:“画出我的真实面目来!不要失去了我的真相。”作者写这《李鸿章传》,自信不至于遭到格林威尔那样的呵斥。李鸿章若泉下有知,然也会含笑于地下说:“这小子是我的知音。”

最近更新 2019-11-21

从文自传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沈从文

本书是沉从文的散文体自传,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全书以湘西为背景,展现了沈从文文学人生。本书是故土从书的一种,本书是沉从文的散文体自传,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 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本书适合对湘西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

最近更新 2019-11-21

最好的时光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朱天文

本书副标题:侯孝贤电影纪录。戏味愈淡,走向愈纯粹的电影。到了电影的边界,令观者起好大疑虑,这到底算不算电影?直接进入人,面对物事本身。当人物皆一一建立起来撼他不动时,结果虽可能只是采用了他的古光片羽,那都是结实的。显现的部分让我们看见,隐藏的部分让我们想象。那么环绕他现在未来衍生的任何状况都是有机的,与别人有时重叠,有时交叉,有时老死不相往来。剩下的工作,便如何把他们织拢在一起而已。事件来龙去脉像一条长河,不能件件从头说起,则抽刀断水,取一瓢饮。侯孝贤说,择取事件,最差的一种就是只为了介绍或说明。即使有,侯孝贤总要隐形变貌。事件被择取的片断,主要是因为它本身存在的魅力,而非为了环扣或起承转合。他取片断时,你自始以来就在事件的核心之中,核心到已经完全被浸染透了,以至理直气壮为他根本无需向谁解释。他的兴趣常常不放在酣畅呈现这种浸染透了的片断,忘其所以。一个片断一个镜头,联接片断之间的,并非因果关系,而是潜流于镜头底下的张力,弥浸于画面之中的气息。连带的,他影片中一向特有的节约,更节约了。他善借存在于景框之外的空间,声音,事件,以虚作实,留白给观者。由于省略和节约,剪接上他常把尚未发生的事先述了,不给一点解释或线索,行销后明白,始追忆前面片断的意义。观者得一路回溯,翻耕,不停与整个观景经验对话。诗的方式,不是以冲突,而是以反映与参差对照。既不能用戏剧性的冲突来表现苦痛,结果也就不能用悲剧最后救赎来化解。诗是以反映无限时间空间的流变,对照出人在之中存在的事实却也是稍纵即逝的事实,终于是人的世界和大化自然的世界这个事实啊。对之,诗不以救赎化解,而是终生无止的绵绵咏叹,沉思、与默念。

最近更新 2019-11-21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张立宪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本书正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当年,一部 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让多少网络达人开始传颂见招拆招的名字,而他首创的饭局通知又成了多少文艺青年辨认同类的接头暗号,此人便是本书作者张立宪,人称老六,江湖中人都知道,他还有个更强的身份——网络DV《小强历险记》、《十面埋妇》颁奖仪式的经典主持人,其主持风格以蔫骚驰名,听过二手转播的不靠谱文艺青年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最近更新 2019-11-21

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博里斯·马尔坦

1909年,儒勒·乐和甘,一个24岁的法国青年,在远东语言学院学过中文以后,辞别没有结过婚的母亲,来到中国,做他的学生翻译官(在他的信中称为副领事),自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漫长的36年外交官生涯,直至1945年在哈尔滨离奇地死去——据说死于高血压,但见过他最后一面的法国传教士沙莱叶耶则坚信他死于食物中毒,毒药是日本人通过买通他自己的中国厨师放入的。从成都、重庆、汉口、汕头、广州、香港、天津、北京、上海,直到最后一站哈尔滨,儒勒·乐和甘经历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制、袁世凯复辟、军阀混乱等最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两次内战和抗日战争等历史时刻。24岁的儒勒在首次穿越东北时告诉母亲: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36年中,儒勒给家人写了无数的信,在他母亲也来到中国之前,他几乎每天一封信,信中不时夹杂着照片。这些信件在阁楼的箱子里放了三四十年,被他1921年在重庆出生、长到16岁离开中国的女儿发现,因此有了这本书信和叙述交织的传记。儒勒·乐和甘的这些书信,不仅仅是家书,虽然他只是在私密的场合,谦虚地讲述着他的日常生活,但他不时显露出的记者般重现真实的功力,以及诗人的敏感和小说家的想像力,使逝去的历史,就这样在字里行间重现。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6/21页)当前16条/页

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