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纪伯伦
当第十二个世代的夜幕降临,沉寂,夜的高潮,吞没了山丘,三位诞生于大地的神祗,司掌生命的泰坦出现于高山之巅。河流在他们脚下奔腾,云雾在他们胸前级绕,他们的头颅庄严地高昂于世界之上。他们开口说话了,宛若远方的雷鸣,他们的声音在平原上空回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纪伯伦
艾勒一穆斯塔法,被选与被爱者,时代的骄阳,在特希林月——回忆的月份,回到了他出生的岛屿。他的船渐渐驶近港口,他站立船头,水手们围聚在他的身旁,他的心中回归故土的喜悦油然而生。他言道,他的话音里有大海的呼啸声:看!这是我们出生的岛屿。就在这里,大地将我们掷出,如歌似谜。歌,升上天空;谜,沉于大地。除却我们的热情之外,天地之间,还有什么能传播这歌声,猜解这谜语呢?大海再次让我们在海边出生,我们只是它滚滚而来的又一排波浪。大海推送着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传播她的话语,但是,若不将我们的心在岩石和沙滩上撞个粉碎,又如何能完成此举?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纪伯伦
沙与沫(1926)冰心 译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岸却将永远存在。我曾抓起一把烟雾。然后我伸掌一看,哎哟,烟雾变成一个虫子。我把手握起再伸开一看,手里却是一只鸟。我再把手握起又伸开,在掌心里站着一个容颜忧郁,向天仰首的人。我又把手握起,当我伸掌的时候,除了烟雾以外,一无所有。但是我听到了一支绝顶甜柔的歌曲。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纪伯伦
纪伯伦一生都是爱与美的使者,他的一切字句,都是从心思的筵席上散落下来的残屑。《先知》讲述了爱、婚姻、孩子、自由、痛苦与欢乐等每个人都需面对的重要例命题,字字句句,打在眼里,落在心中。本书配有30幅作者的亲笔画作,大多为人体画,在那些神秘的形体背后,可悟见生命初始的灵性,体味人类永恒的精神之美。身在俗世,我们亦能在本书的字、画中修炼心灵,达到幸福的人生彼岸。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六八三——一七零六),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一说仓央嘉措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仓央嘉措情歌》的版本实在多。仔细看来,总觉得没有一个版本每一首都译的好。真是叹息:说藏语的人多有福啊~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汪国真
汪国真明心慧性、博闻强记、坚毅而自信;读大学时,他敢与人打赌,一星期内背熟《唐诗三百首》,误差率不超过10首,最后还是他赢得了。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然能在没有什么基础的情况下,在两年时间里把自己变成了一位有一定口碑的书法家。望着他那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再看看他那经常弄得我头痛的书信笔迹,惊讶之余,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聪慧、坚毅、自信在一个人身上迸发出来的力量。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加西亚·洛尔迦
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迦(federico garcia lorca,1989-1936)是20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27年一代的代表人物。这位安达卢西亚之子把他的诗同西班牙民间歌谣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诗体:节奏优美哀婉,形式多样,词句形象,想象丰富,民间色彩浓郁,易于吟唱,同时又显示出超凡的诗艺。近70年来,他的诗歌作品对世界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难怪美国著名诗人勃莱谈到他的作品时说:洛尔迦的诗歌佳作是人类智力的楷模。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朱文
朱文,196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1994年辞去公职,现为自由作家。著有小说集《我爱美元》(1997)、《因为孤独》(1998)、《弟弟的演奏》(1998)、《人民到底需不需要桑拿》(2000),长篇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1999),诗集《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2002)。电影作品有:《巫山云雨》(编剧,1995)、《过年回家》(联合编剧,1999,获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海鲜》(编剧、导演,2001年获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云的南方》(编剧、导演,2002年在第54届柏林电影节上获亚洲电影促进网络大奖)。2004年获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新秀竞赛金奖和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玛格丽特·杜拉斯
《广岛之恋》是杜拉斯为同名电影的拍摄而创作的电影脚本,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一个法国女演员在遭受原子弹轰炸之后的广岛邂逅了一名日本男子,两人产生一段短暂的爱情,引起了法国女人对往日恋情的回忆。女人是来自法国的女演员,在她到日本广岛拍摄影片时,与一位日本建筑工程师邂逅相爱。然而此时两人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女人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了,她就要离开广岛……这注定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暂而永恒。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巴勃罗·聂鲁达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 1904~1973)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法语专业毕业。曾任驻外大使。1945年当选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国外。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聂鲁达的诗作继承了智利民族诗歌的传统,又借鉴了西班牙民族诗歌的特色。并受到了波特莱尔、韩波等法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甚而追求惠特曼的自由诗形式。他的早期诗作,如诗集《霞光》(1923)、《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后,运用隐喻象征手法创作的诗集《地球上的居所》(1933)又带有孤独痛苦情绪。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开始后,他的诗作进入明快、进步而多产的第三创作阶段。著名长诗《西班牙在我心中》(1937)讴歌西班牙人民和国际纵队的英勇战斗,谴责法西斯匪徒的非人暴行,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反法西斯前线广泛流传。收入1950年出版的《诗歌总集》中的组诗《伐木者醒来吧》(1948),以奔放豪迈的笔触赞美被压迫被奴役民族和人民的反抗斗争,通篇用无韵的自由诗体和排比句法激起读者感情上的起伏,成为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杰作。其著名作品还有诗集《葡萄和风》(1954)、《逃亡者》、《英雄事业的赞歌》等,对拉丁美洲的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聂鲁达于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西川
西川,生于1963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现执教于北京某高校。出版有诗集《大意如此》、《西川的诗》、《虚构的家谱》,散文集《水渍》,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以及《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编有《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西川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其中包括现代汉诗奖、鲁迅文学奖,曾于199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奇伯格奖修金,1999年在德国魏玛论文比赛中进入全世界前10名。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舒婷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厦门。70年代末,她的诗作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久即作为朦胧诗潮的代表人物而闻名文坛。结集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 心灵世界的歌。舒婷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时代的叛逆精神,又有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发自内心而优美,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她的创作大都是在明丽隽美的意象下埋藏着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让人感受到美好意境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一定的人生况味。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
轰动前苏联、风靡全欧美——20世纪最具震撼力的青春故事!他们酗酒,他们撒谎,他们作弊,他们早恋,他们肆无忌惮!他们是高中生,却老谋深算!他们理想远大,却难过考试关。他们经历了极度的疯狂,然而最终他们醒了!一场过火的青春游戏,让正当年轻和曾经年轻的心——体味青春。一场发生在孩子们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一段数学考试后发生在老师家里的故事。你可以说它普通,因为这个在遥远的俄罗斯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学生考试后去拜访老师,关于考试成绩与毕业的事,以及学生向老师行贿等等……你可以说它精彩,这场对话让你的情感和思想得以充分展开和痛快宣泄。在语言的节奏中,在选择、判断的此起彼伏中,在审美的愉悦和残酷中,你体验到了风暴与溪水、时尚与传统、捍卫与代价、游戏与准则、包装与真实……最后,善复苏了。你也可以说它残忍,因为它让你潸然泪下,也让你愤慨至极,你的耐心、你的同情、你的推理、你的准则,甚至你的习惯和生活态度不断受到考验,受到撞击。孩子们怎么啦?老师们怎么啦?分数怎么啦?理想怎么啦?道德怎么啦?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它就这样了,你甚至想弃书而去,但你又无法自拔,你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体验着、陶醉着,在这些闪亮的、有魔力的文字里,倾听着这场刻骨铭心的对话,品味着这段令你心惊肉跳的故事。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威廉·布雷克
《布雷克詩選》 (Selected Poems of William Blake )選自《詩的素描》(Poetical Sketches, 1783)、《天真與經驗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794)、《塞爾書》(The Book of Thel, 1789-1791)、《阿爾比恩女兒們的夢幻》(Visions of the Daughters of Albion, 1793)、《天國與地獄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1790-1793)、《自由之歌》(A Song of Liberty, 1792),另擷取筆記本手稿(Notebook, 1793-1803)中鮮為人知的珠璣小品。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不著撰人
《比目鱼》前部题为《戏中戏》,描写刘藐姑和谭楚玉的爱情故事,共七回。后部《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姑之母相认。谭楚玉后来破贼有功,补漳南兵宪,为慕容石公(莫渔翁)雪耻,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
最近更新 2019-11-21
作者 :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它绽开在地狱的边缘。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恶之花》经过多年的蓄积、磨砺,终于出现在巴黎的书店里。《恶之花》(1857)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创新之一在于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他认为应该写丑,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创新之二在于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写出了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悲惨命运。在诗歌中表现青年的这种心态,是别开生面的。浪漫派诗歌表现爱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独、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层意识方面仅仅是开始。波德莱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忧郁,他认为美的典型中存在不幸。忧郁是《恶之花》要表达的最强音。从整部诗集来看,诗人写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压抑处境。忧郁像魔鬼一样纠缠着诗人。忱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病态情感,也反映了小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命运不济,寻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悲观绝望的心境,正如诗集初版时广告的说明和评论所说的:《恶之花》在于勾画现代青年的精神骚动史,表现现代青年的激动和忧愁。《恶之花》分为忧郁与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忧郁与理想分量最重,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在这一部分里,诗人耐心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纯洁,试图在美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美就象一个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可及;他寻求爱,但一再受到爱情的欺骗;他向天使祈求欢乐、青春和幸福,企图从烟草和音乐中得到安慰,但阴森丑恶的幻象和纠缠人心的愁苦始终笼罩着他,使他的痛苦有增无减。波德莱尔有一套诗歌理论,运用到《恶之花》中。首先是通感,同名十四行诗指出了不同感觉之间有通感:香味、颜色和声音在交相呼应。随后诗歌作了具体的阐发,表明一切感觉是相通的。在其他诗歌中,波德莱尔提出诗歌应该同别的艺术相通(《灯塔》、《面具》)。波德莱尔认为通感是一种联想的魔法,属于创作的隐蔽法则,艺术家由此能够深入到艺术的更高级的殿堂。雨果称赞波德莱尔创造了新的颤栗。他主张运用艺术包含的一切手段,他主要运用的是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表现抽象观念,其含义是丰富的、复杂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在他笔下,时间、美、死亡、偶然、羞耻、愤怒、仇恨……都拟人化了,也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为了捕捉大量的意象,诗人需要发挥想象:想象是真实的母后。波德莱尔将想象看作各种才能的母后,认为是天才的主要品质,能把抽象的精神现象和各种概念以具体的意象传达出来。《恶之花》以其大胆直率得罪了当局,其怪诞的思想和超前的理念更触怒了保守势力,结果招致了一场激烈的围攻。波德莱尔被指控为伤风败俗,亵渎宗教,上了法庭,最后被迫删去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六首淫诗:《累斯博斯》、《入地狱的女子》、《首饰》、《忘川》、《致大喜过望的少妇》、《吸血鬼的化身》.四年后, 《恶之花》新增了三十五首诗再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书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 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痛苦和病态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它一方面腐蚀和侵害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满了挑战和反抗精神,激励人们与自身的懒惰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惧又向往。他生活在恶中,但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而是用批评的眼光正视恶、剖析恶。如果说它是病态之花,邪恶的花,那是说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波德莱尔从基督教的原罪说出发,认为一切美的、高贵的东西都是人谋的结果,善始终是人为的产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恶中去挖掘。采撷恶之花就是在恶中挖掘希望,从恶中引出道德的教训来。
最近更新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