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三案始末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温功义

本书用不足十万字的篇幅,厘清了明史上最为纠缠繁复又影响最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而在进入具体的“案情分析”之前,作者从帝权与相权的矛盾入手,到万历“造因”为止,从制度层面交代三案动因,从帝王层面交代三案导火线,将明代的皇权与相权,朝廷与宦官,以及三大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互联系等条分缕析,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明末宫廷、朝政和社会清晰生动的立体图形。

最近更新 2019-11-21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洁

本书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杨度、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最近更新 2019-11-21

1912-1928:文武北洋·枭雄篇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洁

※崔永元、程益中、袁伟时、傅国涌、野夫联合推荐※新增15万字+100幅图片=畅销八年重编版!※民国以来最好看最生动的北洋军政史!※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他们的文韬武略,让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没有匆匆流逝。本书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实地探 访历史遗迹,爬梳史料,带着温情与敬意亲近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北洋时期代表人物,追述他们在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中的升降沉浮,以崭新的视角,生动的笔触,还原了北洋时代的风貌,颠覆了人们对北洋的既有认识,呈现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我昨天还在看一本北洋的书《1912—1928:文武北洋》,我们的正史写北洋的时候都是“军阀混战”,就这一句。但是,我们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时代真正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崔永元★《文武北洋》把段祺瑞的血肉写了出来,第一版我买了不下100本送人。——《领导者》杂志社长 周志兴★我买了30本送人。——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前总编辑 程益中

最近更新 2019-11-21

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雪珥

本书以1911年的中国作为大舞台,刻画了中央权威丧失,各种政治势力在改革的名义下忙于争夺权势;民营资本大举进入铁路投资,带来一地鸡毛;地方官场的明争暗斗,北京的政争混乱激烈,川路公司挑动民粹,会党势力与革命组织结合的纷乱景象,剖析了辛亥革命的起源真相。

最近更新 2019-11-21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金满楼

随着2011、2012年这两个对于中华民国有着纪念意义的年份的到来,民国热还将持续升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民国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一个乱世,也是一个颇多故事的时期。《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正是以北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经,以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为纬,为我们全面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语言分区幽默,可读性强,作者现为搜狐煮酒论史首席版主,凤凰网历史专栏特邀专家,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历史的一个紧要关口,但民国的未来之路却注定要历经坎坷与波折。在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一代枭雄袁世凯以权谋治天下,但洪宪帝制却将其推上绝路。袁世凯称帝败亡后,中国再度陷入到南北分裂的危险境地。在南与北、血与火的冲突中,北洋军阀内部又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等派别,其间朝云暮雨、风云变幻,演绎了民国史上最纷繁复杂的一段乱世传奇。

最近更新 2019-11-21

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金满楼

历史的有趣不在宏大的叙述,而是对细节的关照。细节对于植物来说,或许只是一枝树杈的生长方向,而对于历史,却是对一个时代最好的注解。而最让人感叹的是,历史的细节原本都是当时举国轰动的大事,只是被岁月的流沙掩埋之后,显得微不足道而已。《民国原来是这样:1912-1949》就是在夹叙夹议中,揭开民国历史鲜为人知的细节,并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到历史的浩渺烟尘中,以人带事,从细节中窥探全貌,勾画大观,点射历史。

最近更新 2019-11-21

告诉你真实的长征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莫志斌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深深地感动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本书运用“纵横结合”的方法,选取典型的史实,以求真、务实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形式,告诉人们一个个真实的长征故事,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的非凡历程,热情讴歌了可贵的长征精神。全书共分四大部分:长征准备与初期失利、艰难的转折、坚持北上与南下分裂的斗争、斗争的继续与三大主力会师。作者简介:莫志斌,1950年生,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曾先后担任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务。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现代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以及湖南近现代历史与人物的活动与思想。出版著作(含主编)有:《毛泽东的治学之路》、《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跟毛泽东学读书》、《说不尽的世纪两伟人:邓小平与毛泽东》、《告诉你真实的长征》、《周谷城传》、《和平将军张治中》、《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3卷)、《湖南教育史》(第2卷)等,发表论文60多篇。多次获国家或省图书奖、社科著作成果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

最近更新 2019-11-21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李翔

《共和国记忆60年》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三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建国60年间的历史风云和亿万人命运坎坷,大处可揽国家民族之命运,小处可见社会民生之心态,鲜活而充满趣味。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个人的命运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车轮而跌宕前进。每一年,都有数不清的故事和抹不掉的记忆。岁月令山河巨变,每个人心中都装了一段60年的回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终不过一瞬,却每一刻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过去60年,中国完成了从没落到崛起的巨变,其变在人、地和事。本系列丛书立意于此,以人物、地标、编年三个角度记录共和国60年历程,在点式的记录中,梳理出一个国家的成长路径。在这里,你能看到60年中最独特的中国印记。小岗、大寨、刘庄、蛇口、兰考……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地名从历史中一一跳出来,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那段故事。地标,因为风云际会下的某些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逐渐转义为一个时代变迁的代名词。本书选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风雨兼程中形成的60个深具历史社会意义的地标,回顾了这些历史记号凝固、升华的过程,勾画出共和国蜿蜒前进的足迹,以及坎坷中仍昂首奋进的历程。60年,意味着一个甲子结束,新中国历史的首卷已然付梓;60年,也意味着另一个甲子的开始,一轴新卷正徐徐拉开。

最近更新 2019-11-21

鬼子兵的兽行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丁春生 熊国军 石津

60年前,日本人入侵中国制造了一段空前的血腥历史,那些骇人听闻的千古暴行只有禽兽才做得出来,这是人类绝无仅有的罪孽,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忘却的奇耻大辱。本书共分为17章,以翔实的材料细致地历数日军种种非人暴行,读之令人切齿,令人怒发冲冠,牢记耻辱,民族当自强之认识自本书始矣。

最近更新 2019-11-21

鬼子来了·日军暴行记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伯夷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八年的漫漫长夜、遥遥征程,古老的华夏大地战栗于隆隆的枪炮声中、燃烧于侵略军的“太阳”旗下。鲜血和泪水、不屈和抗争,展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决不低头的个性,描绘出中国抗日御侮历史的雄壮画卷。一部尘封了60多年的血泪历史再次被一页一页地翻开……

最近更新 2019-11-21

桂系演义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黄继树

桂系军阀是辛亥革命以来,西南地区最大的军阀派系之一,有新旧桂系之分——以广西都督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1911—1924),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1924-1949)。本书以桂系军阀的兴起和败亡为线索,再现桂系军阀的兴起——追随孙中山实现广西统一,加入广东国民政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出兵北伐;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出兵抗日,共赴国难,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大战役,其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爆发后正面战场的首次重大胜利。桂系军阀的败亡——在“四一二”清党中,在蒋桂新军阀混战中,逆时代潮流而动;在解放战争中,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图谋划江而治,分裂国家。流落在美国当寓公的桂系军阀头面人物李宗仁,由于反对台湾独立,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统一的政策,在有关方面的关怀下,冲破重重险阻,回归祖国。本书洋洋洒洒140余万字,场面宏大,气势夺人,既有历史走向的脉络勾画,又有人物形象的精致描绘,情节跌宕起伏,细节生动感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大江东去,顺兴逆亡,时代潮流汹涌澎湃的历史长卷,是一部视角独特,格调深沉的大历史文学作品。作者简介:黄继树,男,1943年出生,汉族。广西永福人。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新闻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广西军区某部战士、文艺创作员,桂林电表厂工人、厂部办公室秘书,桂林市文联主席,桂林文学院院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广西第七届政协委员及作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作家协会主席。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第一个总统》《桂系演义》,长篇传记文学《大清名臣陈宏谋》,中篇小说《女贞》,长篇报告文学《在龙脊上起飞》(合作)、《第一个总统》(合作)等。《桂系演义》《在龙脊上起飞》分别获广西第二、三届铜鼓奖,其作品还获198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广西首届文艺奖铜鼓奖、1991年孙中山基金会优秀文艺奖。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军(1934—1936)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师永刚 刘琼雄

中国画传风潮开启人师永刚,将历史中扮演重要脚色的名词、行动一一以多元角度附上新一层的当代阅读意义。“历史说明书”或是“历史概念书”让过去以狭隘政治角度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我们,及对中国共产党没有历史包袱的六、七年级生,可以有再一次不同的阅读经验和历史感受。接续之前《切.格瓦拉画传》的编辑模式和美编格式,《红军》将再为当代历史阅读,启发另一层次的深探。本书共分为十六章,它以关注细节、散点式的记录方式为主,涉及了许多以往未曾涉及、关注的内容,诸如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历、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等等。“红军这个词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具备多种解读的意义。70年前的故事,对于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所谓的解密或者猎奇。红军的历史细节非常重要,但放在全球化的当下,我们纪念70年前的这支军队,那些理想者,过多沉迷于揭秘之类的事件,不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东西。”师永刚说。红军 (1934-1936)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一段时期,关于共产党的红色军事力量在中华民国逐渐退出主流话题。但是后来的结果与中国在20世纪后半的命运,却全系在这一场现在看起来艰难雀又浪漫的一次旅行。读者藉由此书有机会再度来到有关红军的回忆中。这次的旅行,或者更贴切地称为流亡,曾有人认为远胜于历史上的所有的征程,更是军事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里程碑。路上的点点滴滴,每一项细节都是认识这个旅程必要的一块。散点式的纪录方式与大量的图片史料,帮我们重建历史现场的想象,也触碰到了许多以往我们未曾关注的部分:红军长征食谱、长征时用过的器物、红军病例、长征中的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的参加者以及长征中流散各地的红军士兵的命运……红军在7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中间,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对象,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90岁、80岁、70岁、60岁、50岁、40岁、30岁、20岁、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纵深与横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复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什么会同样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在这条寻找生存的路上,毛泽东与他的队伍,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方向,整整两年,付出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才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19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后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状态下,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认这条1930年代行进路线的方位和经纬,并试图努力地回到常识。作者简介:师永刚,生于1975年,1986年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从军15年升至副团长。画传创始者,《世纪华人画传丛书》的策划与发起者、曾策划编著的《蒋介石画传》《宋美龄画传》《邓丽君画传》《三毛私家相册》》、《红军1934-1936》等丛书在中国掀起画传热潮,发行总量超过百万套。畅销书《蒋介石:1887-1975》上下卷、《雷锋:1940-1962》作者。现为香港《凤凰周刊》杂志主编。刘琼雄:《城市画报》编辑总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杂志行业10年。2006年成为“iMART创意市集”发起及创办人之一,2008年成为公益组织“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发起人。2006年起陆续出版有《雷锋1940-1962》、《切格瓦拉语录》、《红军1934-1936》(合著)等书。现工作及生活于广州。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军不怕远征难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陈靖 黎白

1936年春天,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处在两个高潮之间。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下已经跋涉长征两万五千里,胜利地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率领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是最末一批进行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正因为是最末一批,它所遭遇到的困难也是极多的。这本书,就是描写在这一巨大的行动中的一个片断:一支红军的先头部队在通过云南、西康等地遇到的国民党军队阻拦、追赶,以及通过藏族兄弟地区和亘古无人烟的雪山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作者简介:陈靖(1918-2002.10.30),苗族,1918年生于贵州省瓮安县。红军时期,在战斗剧社(二方面军),从事飞行鼓动工作,在工农剧社(四方面军)从事音乐、舞蹈工作,在人民剧社(中央机关)从事戏剧工作。抗战时期,在八路军中任指导员、教导员、文工团长、摄影科长、宣传科长、团主任、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任炮兵师、旅政治部主任、特种兵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在空军学校和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并从事科研与历史撰写工作。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猎鹰记》,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大型话剧《贺龙前传》,诗集《枪剑风云录》,散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等等。黎白,男,1930年7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参军,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特种兵纵队、炮兵部队政治部秘书和宣传、教育、组织干事及报社组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助理员,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编剧。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军长征记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丁玲

本书是1937年2月由丁玲主编的一本记述长征的书,原名初为《二万五千里》。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等原因,直到1942年,才由总政治部更名《红军长征记》后,作内部参考印制发行,现已难见其踪。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由朱德亲笔签名赠给知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长征记》孤本并引起各方关注。《红军长征记》是极为珍贵的一本书,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早、最真实、最具文化特色的纪实文学作品。长征改变了毛泽东,毛泽东改变了红军和整个中国。长征史无前例,在军事史学上将永载史册,而从文艺创作来讲,《红军长征记》则是中国红色革命第一次文艺思想大解放的产物,也是人性思想大解放的产物。本书文体朴实无华,语言鲜活异常。全书作品洗练、简洁,没有浮泛之笔,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个形神兼备的人物,塑造出一个色彩鲜明的性格。

最近更新 2019-11-21

红五军团传奇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适度深蓝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率领国民党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领导下发动了宁都起义。中共中央军委将其编为红五军团,下辖十三、十四、十五3个军。由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肖劲光任军团政治委员,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十三军军长由董振堂兼任,政委何长工;十四军军长赵博生,政委黄火青;十五军军长黄仲岳,政委左权。红五军团成立后,随即开往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与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1月红五军团与红三十三军合编为红五军,归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6年11月8日,西渡黄河的红五军、九军、三十军和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被中革军委授予红军西路军的称号,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此外,还有总指挥部机关及直属骑兵师、特务团、教导团、妇女独立团等,全军共两万两千人。1937年1月,攻占甘肃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董振堂和3000多名将士壮烈殉难。

最近更新 2019-11-21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 阅读本书开始阅读

作者 : 余伯流 陈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湘赣边军民开创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坐落在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以及井冈山。井冈山根据地鼎盛时期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势力曾扩展到吉安、安福各一小部。万安、泰和、桂东、资兴等县边地皆属根据地的外围屏障。井冈山的斗争,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和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的学术专著。该书依据大量第一手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以新的视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见解,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创造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轨迹与丰功伟绩,深刻地揭示了堪称中国革命精神传统之源的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其猎涉之广、分量之重、论列之全、刻画之细,在国内尚属罕见,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为首次披露。作者简介:余伯流,男,1942年生,江西上饶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专家。著有《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经济史》、《毛泽东在中央苏区》、《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等书,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陈钢,男,1952年生,江西省宁冈县人。曾任宁冈县党史办副主任、井冈山会师纪念馆馆长。现为井冈山学院井冈山精神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喋血井冈山》、《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11/16页)当前16条/页

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