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返回

搜索 繁体

最好的幸福

作者 : 何炅

在2004年也飞快过去的时候,我发现当我还在为30岁耿耿于怀,31岁又兴致勃勃地朝我逼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30岁也很容易地变成了一个被怀念的年纪。三十岁了,我现在常常跟阿Q地想:有几斤几两,就做多重的是吧!既然现在还没本事灵活自控,就由着真性情好了。横竖不能不伦不类吧。那你呢?――何炅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的非正常生活

作者 : 洪晃

想说清楚洪晃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是不可能的事。她是著名文人章士钊的外孙女、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继女、著名作家章含之的女儿、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前妻,从小笼罩在这么多著名的光环之下,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大家闺秀;但她的个性却独立而反叛。十二岁独闯纽约,被称为空降的红小兵;在美国名校受到系统的教育,之后回国闯荡。开网站、拍电影、办杂志,虽然是出于兴趣,但却做得认真又投入,事情搞得红红火火,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作风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张扬。她对艺术有着超乎常人的鉴赏力,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执着到了疯狂的地步,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可上可下,可进可退,成功出版了三个畅销的时尚期刊,终于成为了著名的出版人——在她得到这个属于她自己的著名的同时,也得到了朋友和同事的一致赞赏。本书除了作者自己书写的文字外,还用大量篇幅收集了她周围人所揭发的关于她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使这个出身名门、满嘴粗话、性格率真、知人善用、勇于改错的性情中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通篇洋溢着洪晃独特的个人魅力。

最近更新 2019-11-21

盛世光阴·张国荣

作者 : 张国荣艺术研究会

香港一代巨星张国荣因抑郁症离开我们已经有两年多,2005年9月12日值张国荣49诞辰之际,由张国荣艺术研究会策划、编辑,香港电影双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纪念张国荣书籍《盛世光阴》(英文名:《A Time to Remember》,为张国荣曾经为电影《红色恋人》所取英文名),以纪念这位生前始终不断追求艺术创新、德艺同馨的艺术家光辉璀璨的一生,也代表着我们对这位艺术家的集体怀念与致敬。《盛世光阴》也是电影双周刊与张国荣艺术研究会联合献给哥哥的一份“以艺术读解张国荣,以作品追忆张国荣”的真挚心意。从他的音乐,从他的电影,从他的艺术人格精神,从他的社会文化影响与贡献……来追寻张国荣留在人间的艺术生命。张国荣26年的艺术生涯,伴着很多人一起成长,也留下了无数经典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是他留在人间的艺术生命。不管是作为歌手、音乐人的张国荣,还是作为演员的张国荣,抑或作为社会名人的张国荣,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社会坦诚、勇敢、光明磊落。他的每一次艺术行为都凝聚着一位艺术家对于作品创作的精神与灵魂。他在演艺文化的多元化创作、提升本地演艺文化的层次以及与国际文化的交流、接轨等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成就和贡献。在艺术上,他一直站在潮流的前端,引领着本地文化的先锋导向。对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求索态度,不断努力寻求创新,将不同的艺术文化概念和意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又将这些意识演化为烙上了“张国荣” 灵魂印记的作品。他的作品具有的前瞻性与他本身对待艺术的不断探求创新的态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为人上,他一直保持着完美的个人人格魅力,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为巨星,然始终随和待人,对前辈尊敬,对后辈提携……长期热心于公益慈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他的真诚、磊落、坦率、坚强等等特质使他的一生有着艺术化的人格精神。《盛世光阴》以解析张国荣的艺术作品魅力以及其社会文化贡献的策划理念来编辑出版这本张国荣艺术评论集。书内文章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他在作品中所创造的内质,以及从张国荣的作品中去追忆和怀念张国荣。

最近更新 2019-11-21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作者 : 易水寒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 : 村上春树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始终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他是怎样下定决心走上职业小说家之路?对他来说,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么?究竟如何看待芥川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三十五年来,村上春树在孤独中编织着美妙动人的故事。他以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是村上春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最近更新 2019-12-02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

作者 : 乔瑞玲

董卿经典语录生活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无论好的,还是糟的时候,都需要坚强,人面对脆弱的能力,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再漂亮的女人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服饰与造型,但聪敏的女人会学会用辅助条件让自己适合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成长,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本书抓住著名主持人董卿的气质与才华,通过董卿的成长和收获,激励女性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指导自己在性格上不断突破,成长为更强大的自己!像董卿一样,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吧!

最近更新 2020-02-26

红墙警卫

作者 : 何建明

作者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银桥的回忆,记述了他跟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许多鲜为人知生活工作片断、描绘了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面,书中还专门记录了“第一夫人难伺候”的真实故事,反映了毛泽东与江青当时的生活情景,一个本色毛泽东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最近更新 2019-11-21

如果种子不死

作者 : 安德烈·纪德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的自传,一部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讲述其至二十六岁结婚前夕的生活,记录了他争取自由、逃离家庭的缓慢而艰巨的历程。是作者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最近更新 2019-11-21

妹妹宋慧乔

作者 : 苏好 王颖

宋慧乔是韩国造星流水线上最成功的商品之一。她的成功秘诀给了内地明星以及经纪公司很好的启示。产业的机制加有创意的头脑,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平凡女子包装打造成女神。跻身娱乐圈的明星,个个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挣知名度博眼球啊,想要片酬翻几番啊,可是很少有人会像宋慧乔这样,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面对娱乐圈的诱惑,她是最懂得取舍的明星。乖乖女、清纯可爱的妹妹形象之后,宋慧乔其实是最有事业心最有野心的女星。

最近更新 2019-11-21

冬日笔记

作者 : 保罗·奥斯特

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打开。你已经进入了生命的冬天。2011年1月3日,大雪纷飞,保罗•奥斯特坐在桌前,写下《冬日笔记》的第一行字,此时距离他六十四岁生日还有一个月,距离他第一部作品《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则已三十年。这是保罗•奥斯特对自己一生的剖白。他以第二人称的方式、从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审视自我、解剖自我;他以一种近乎随意而散乱的逻辑,组织起六十多年的人生碎片,描述了从童年到晚年之间的身体意识、感受到的快乐和痛苦、他与父母的牵绊以及对父母的探索与迷思,记录下从少年时代的性觉醒到中年深沉的婚姻之爱,以及他对食物、睡眠的思索和1987年他以作家身份开启的人生新旅程,而读者总能从字里行间找到他小说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以及原型。一部热情洋溢的回忆录……充满沉思默想,哀婉动人……一本优美的深刻之作。——《华盛顿邮报》生动地记录下思考的瞬间,反省了青春期和渐渐逼近的老年所感受到的屈辱,每一次都描写得诚实坦率,又透着优雅。——《星期日独立报》这是一本回忆录,但……它并没有如一般回忆录那样复述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相反,在生命即将迈入六十四岁之际,奥斯特思考了身体上的痛苦与愉悦、时间的流逝以及记忆的重量。——《图书馆杂志》

最近更新 2020-12-07

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

作者 : 博里斯·马尔坦

1909年,儒勒·乐和甘,一个24岁的法国青年,在远东语言学院学过中文以后,辞别没有结过婚的母亲,来到中国,做他的学生翻译官(在他的信中称为副领事),自此开始了他在中国漫长的36年外交官生涯,直至1945年在哈尔滨离奇地死去——据说死于高血压,但见过他最后一面的法国传教士沙莱叶耶则坚信他死于食物中毒,毒药是日本人通过买通他自己的中国厨师放入的。从成都、重庆、汉口、汕头、广州、香港、天津、北京、上海,直到最后一站哈尔滨,儒勒·乐和甘经历了中国从帝制到共和制、袁世凯复辟、军阀混乱等最动荡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两次内战和抗日战争等历史时刻。24岁的儒勒在首次穿越东北时告诉母亲:是从中国,我给你写信。36年中,儒勒给家人写了无数的信,在他母亲也来到中国之前,他几乎每天一封信,信中不时夹杂着照片。这些信件在阁楼的箱子里放了三四十年,被他1921年在重庆出生、长到16岁离开中国的女儿发现,因此有了这本书信和叙述交织的传记。儒勒·乐和甘的这些书信,不仅仅是家书,虽然他只是在私密的场合,谦虚地讲述着他的日常生活,但他不时显露出的记者般重现真实的功力,以及诗人的敏感和小说家的想像力,使逝去的历史,就这样在字里行间重现。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把青春献给你

作者 : 冯小刚

《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作家刘震云这样评价:“冯小刚是以一个非凡的导演著称于世的。”无论票房还是影响,今天的冯小刚皆以压倒性优势决胜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殿堂级人物。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不为人知的诞生历程。而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大腕儿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连珠妙语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最近更新 2019-11-21

我的前半生

作者 : 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三度当皇帝,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环境的结果,他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其改造过程则折射出国家进步的曙光。溥仪晚年的愿望,是想写一部《我的后半生》,可惜因过早去世而未成。假设他能活到改革开放后,再下笔写下新感受,我想这本《我的前半生》更有教育意义。依照封建传位规则,当初本不该由溥仪当皇帝。1908年秋,光绪帝病危,慈禧太后便急着过继子嗣。按理应选“溥”字辈最年长的侄儿溥伟,此人的祖父是咸丰帝的六弟奕訢。奕訢当初曾协助发动过北京政变并造成“垂帘听政”。可“老佛爷”却偏偏挑中光绪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溥仪,其原因有人猜测是慈禧自认为身体还好,找个小皇帝便于她摆布。另外,溥仪的祖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母亲又是慈禧头号亲信荣禄之女。当时,溥伟守在宫外,满以为肯定轮到自己,一见溥仪被抱进去,竟气得大骂了半晌。对此“咆哮宫门”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隐忍不问。11月中旬,光绪、慈禧奇怪地在两天间双双死去,只好由新太后、光绪的妻子隆裕和自己的小叔子载沣一同扶持溥仪登基。溥仪作为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岁时首次当皇帝时国运已气数将尽。他登基时由任摄政王的父亲抱上殿,鼓乐轰鸣、百官跪拜时,他被吓得大哭。其父怎样哄也不灵,只好拿来玩具说:“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说这话不吉利。果然,不出三年,1912年初,清廷面对辛亥革命的风暴,溥仪名义上的母亲(其实是他伯母)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宣布退位了。退位后的溥仪慢慢懂了事,在周围清朝遗老包围下被灌输了满脑子复辟意识。1917年7月,封建军阀张勋率兵入京,拥立溥仪复辟,这位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却在11天后被赶下台。此后,溥仪把复辟的希望寄托于外国,先是受英国公使馆派来的师傅庄士敦鼓动准备到西洋寻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维持民国而未成行。后来,他与制造“满蒙独立”以分裂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联手,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了东北,先当“执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却未兑现帮助其恢复“大清”的许诺,只让他当“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对外言论全要由关东军拟稿,连走出宫的自由都没有。在伪满深宫中呆了十几年的溥仪,对日本人由感谢变为不满,后来又发展为恐惧,不过,这与抗日斗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国,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十年,完全是罪有应得。由帝王变为公民,晚年曾想写《我的后半生》可惜未成。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有生以来首次学会系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识,在头脑中也扫荡了帝王意识而树立了公民观念。1959年秋,溥仪获得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见面后还行跪拜大礼,马上被他批评为思想落后。获得一张选民证后,溥仪称这是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他开始在植物园劳动。蒙哥马利来访时询问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说“比起皇帝来我更愿当园丁”。这位英国元帅惊讶之极,回国后把这当成奇闻宣传。有的外国进步人士来访后,报道说:“看到溥仪,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了八十年代,溥仪又成为影视作品中的要角。国内创作的片子客观地描述了他由幼稚少年受封建思想毒化,后来又在帝国主义分子庄士敦和土肥原之流诱惑下走上叛国之路,解放后又如何改造成一个对人民有益的公民。西方人主创和拍摄的片子,却宣扬溥仪一向善良,人性不可改变,而“洋师傅”庄士敦则被描绘成传播了西方文明和鼓励个性发展的天使般人物。至于溥仪投靠日本充当伪满傀儡皇帝,片中推诿为环境使然,他本人只是受害者。抛开不同国度的价值观不谈,仅从客观历史而论这也有悖于真实。

最近更新 2019-11-21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作者 : 张立宪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本书正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当年,一部 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让多少网络达人开始传颂见招拆招的名字,而他首创的饭局通知又成了多少文艺青年辨认同类的接头暗号,此人便是本书作者张立宪,人称老六,江湖中人都知道,他还有个更强的身份——网络DV《小强历险记》、《十面埋妇》颁奖仪式的经典主持人,其主持风格以蔫骚驰名,听过二手转播的不靠谱文艺青年都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最近更新 2019-11-21

巴金最后23个春秋

作者 : 窦应泰

本书详细记录巴金老人1973年-2005年间的晚年生活,以翔实的史料、平易率真的文字,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巴金和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巴金的心灵跋涉的历程,折射出一位文学大师的文化创造精神,突显出一个历经磨难仍孜孜不倦探求真理、富有良知的正直知识分子形象。书中所触及和揭示的人生命运、道德理想,均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思维空间。

最近更新 2019-11-21

李煜

作者 : 刘小川

南唐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又最奢靡、最血腥又最文雅的时代,后主李煜在政治上偏安懦弱,历来被史家贬为奢靡误国的“亡国之君”,《中国历代文人长篇传记小说之李煜》从文人的角度来剖析后主的一生,推翻史家的论调,丝丝入扣地点评出后主仁爱、细腻、宽厚、唯美的文化品格。南唐之亡,非亡于奢靡,而是亡于文人与政治的对决,文明与野蛮的对决,仁爱与兽性的对决。

最近更新 2019-11-21

尾页

输入页数

(第6/21页)当前16条/页